張洪環(huán)
摘? 要:小學是學生對知識理解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的一個重要時期。如果能在小學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將會終生受益。而小學語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和理解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本文將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把知識講述一遍,而是應該引導學生們主動思考,自主學習,以此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主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一、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原則
1.確立自主學習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需要將自主學習目標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確定,確保調節(jié)引導的功能能夠由目標發(fā)揮出來,讓學生的有關學習活動是在自主自愿的基礎上進行的。小學語文自主學習目標的確立,首先,需要確保課堂教學總體目標與教師布置的學習目標相一致,是在小學生學習能力范圍之內設立的自主學習目標,與就近發(fā)展區(qū)基本理論符合的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在有效地指導中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其次,自主學習目標的確立需要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的,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引導性。
2.注重組織開展探究活動。
小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語文知識進行思索,對學生合作互助活動的開展比較有利,是學生對文本大意體會、感悟和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方法。首先,在探究性學習任務布置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對其自主思考問題進行引導,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師還需要尊重學生的思維和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讓其能夠自主地將自己所學的學習方法運用到學習中來,在互動、觀察和對比活動中對答案進行自主驗證求解。
二、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途徑
1.尊重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人文性、思想性是語文教學所具備的,而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因素導致其僅有初級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需要尊重小學生的體會和認識。首先,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選擇權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的自主學習從學習興趣出發(fā),比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將寬松、民主的選擇權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講一講、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文本段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需要將話語權提供給學生,以學生的體驗作為出發(fā)點,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對相同的文本會有著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和意見需要給予鼓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2.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自主學習空間。
小學語文教師將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出來,有利于催化和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主體意識。在發(fā)展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其是活動的、能動的,并且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性,其大多數都有著較強的探究欲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首先,需要將氛圍營造得更加民主,在情境中教師需要將角色轉變,利用師說生評、生說師評、生說生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出來。其次,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將自學氛圍創(chuàng)設出來,將自學的方法教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利用教師教授的學習方法順利地完成自主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3.高效導學創(chuàng)新自主學習途徑。
在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扮演合作者、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知識教授者僅是教師眾多角色中的一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行引導和糾正,幫助其探究意識形成,從而對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保持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其次,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培養(yǎng),確保在語文教育中學生能夠得到延伸和發(fā)展;最后,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具備探究精神,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全面地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不但需要學校教師的努力,而且需要學生家長的全力配合。教師應給小學生制定語文學科學習的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然后需要家長與教師進行配合、監(jiān)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在語文學科中,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包括查字典弄清楚不理解的知識、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定期閱讀課外的相關書籍、課堂中詳細記錄筆記、課堂中主動表達見解以及寫日記等習慣。
課堂中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權,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需要教師在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中獲得的。面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需要更多的耐心,因為他們在即將步入青春期的路上,需要教師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而語文學科有其獨有的學科優(yōu)勢,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利用語文學科獨特的優(yōu)勢,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找出最適合學生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信景華.試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中小學教育,2017(118).
[2] 馬芳.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課的自主學習能力[J].現代教育教研,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