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
【摘 要】現(xiàn)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fā)展,經濟責任審計功能的拓展研究成為了業(yè)內人士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經濟責任審計是國家以及政府治理活動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治理功能方面的延展,對于宏觀治理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鑒于這種背景,本文當中筆者將從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本身和宏觀治理的角度同時入手,通過相關的理論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當中治理功能的實現(xiàn)進行系統(tǒng)化的論述分析,旨在于通過此次研究,提升在新經濟形勢下國家級政府綜合治理水平的提升,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提供更加科學的指導。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工作;依據
經濟責任審計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種非常符合社會發(fā)展形勢的重要制度安排,能夠為宏觀治理工作提供切實有效的科學指導。從近幾年的發(fā)展形勢上來看,國家日益重視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治理工作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并進一步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深度發(fā)展,以期于在監(jiān)督管理工作中發(fā)揮更大的價值。從整體發(fā)展模式當中來看,我國國家審計體系所采用的模式為“3+1”模式,“+1”即代表經濟責任審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經濟責任審計在我國的國家審計體系當中能夠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是推動我國綜合治理水平的重要戰(zhàn)略要素。在下文中筆者將以此為基礎視角,對該研究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與探討。
一、經濟責任審計具有治理功能的理論實現(xiàn)依據
在開始本問題的研究之前,筆者對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契約理論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從契約理論的表述來看,國家指的是人們互相之間以及人民和管理者之間在訂立契約情況下的產物,因此國家行政組織的合法性是源于社會契約的。當國家政府履行治理功能時,政府同樣需要履行相應的契約關系,這個契約關系主要包括民眾與立法機構之間的契約。我們從契約理論的角度來分析經濟責任審計,不難看出經濟責任審計的本質是對相關管理人員契約履行狀況的一種監(jiān)督,同時還包括對契約履行狀況的評價和綜合控制。充分發(fā)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當中的治理職能,能夠有效對宏觀制度進行監(jiān)督,使領導階層能夠在這種監(jiān)督管理方式下準確的履行相關經濟責任,使這種貫穿于整個治理過程當中的契約管理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入手,分析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的理論實現(xiàn)依據。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普遍出現(xiàn)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政府的運行成本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但是公共服務的質量卻隨之有著非常明顯的下降。因此,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開始著手實行“新公共管理運動” [1],旨在于通過公共服務管理模式的優(yōu)化,改變以往的政府管理模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論當中,政府方面需要全面摒棄傳統(tǒng)的官僚制度,以提升服務質量和民眾滿意度為最高準則,在控制資源使用量的前提下為民眾提供質量更好的公共服務。從經濟責任審計的角度來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對領導階層的財政收支責任狀況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督促領導階層合理的支配手中的公共資源,使公共服務的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實現(xiàn)的基本要素
從政府治理、企業(yè)治理以及財務治理等多角度來看,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的實現(xiàn)主要由四方面決定,分別是治理主體、治理客體、治理載體以及治理的宏觀環(huán)境,下面筆者將以這四個主體為切入點來探索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的實現(xiàn)要素。
1.治理主體
在經濟責任審計治理主體的分析過程中,需要注意將其與經濟責任審計主體進行分離。經濟責任審計主體指的是相關審計機構和審計機構內部的工作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治理主體指的是具有特殊審計委托權、實施權和監(jiān)督權的機構或是法人,從細化角度來看主要包括經濟責任的審計委托人、經濟責任審計人以及其他擁有監(jiān)督權的經濟責任審計信息使用者[2]。從審計關系人的相關理論分析來看,經濟責任審計的委托人主要是組織內財產和資源的所有者,經濟責任審計人主要指的是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相關人員或機構,主要包括政府的審計機關、會計審計事務所、以及公司企業(yè)的內審部門等。其他擁有監(jiān)督權的經濟責任設計信息使用者一般都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有著較強的利潤相關性,這些人員需要通過審計報告來明確審計對象對經濟責任的執(zhí)行狀況,之后根據相關信息來進行決策工作。
2.治理客體
治理客體指的是領導階層以及其所履行的經濟責任的具體行為,從具體來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通過委托人的相關要求和原則,對受委托的公共資金進行全方位的經營和管理,第二個方面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向委托人詳細匯報公共資金的經營和管理狀況,并得出一個精確的審計管理結果。
3.治理載體
治理載體主要指的是治理主體和治理客體之間連接的部分,通過治理載體能夠使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其主要內容為經濟審計治理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各種信息、作用、實現(xiàn)路徑以及各種機制。通過這些治理載體的共同作用,能夠使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工作更加具有系統(tǒng)化和科學化,保證經濟審計工作整體的精確性。
4.治理宏觀環(huán)境
經濟責任審計治理的宏觀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組織的綜合治理狀況。從整體上來看,組織機構內部的審計工作是內嵌于組織組織整體治理結構當中的一個核心要素[3],因此組織的綜合治理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工作的具體效果。在一個優(yōu)質的治理宏觀環(huán)境當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便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治理能力,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也會隨之提升。相反如果治理宏觀環(huán)境較差的話,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工作就會受到多方因素的限制,進而提升審計工作的風險。
三、總結
綜上所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當中的治理功能擁有非常大的發(fā)展價值,并在理論和具體實踐當中都得到了相應的證實。因此,相關組織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從整體和細節(jié)方面同時入手,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進行全面而細致的優(yōu)化,重點把握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工作實現(xiàn)的四個要素,使組織機構的公共管理水平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漢江, 劉更新. 經濟責任審計治理功能相關問題探討[J]. 會計之友, 2014(13):78-81.
[2]阮瀅. 經濟責任審計在腐敗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實現(xiàn)——基于國家治理框架[J]. 財會通訊, No.714(22):73-75.
[3]石文娟. 淺析經濟責任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功能與實現(xiàn)途徑[J]. 中國集體經濟, 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