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龍
【摘 要】“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進程,只有在這個叫“學習”的進程中不斷前行,才能不斷完善自身,讓自己越發(fā)靠近“完美”。在新課改不斷發(fā)展并且逐步深化的今天,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剛進入初中時,是其人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歷和相關教學實踐,對初中歷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作簡要說明,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相應知識,并能夠將這些知識正確運用在生活的各個層面。
【關鍵詞】初中歷史;體驗式教學;教學實踐
在當下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我國投入的師資力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旨在改變舊的教學形式和落后的教學設備。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由于教學形式單一化,且缺乏系統(tǒng)性兼科學性的教學策略,導致課堂教學存在有很大的進階限制,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因此,隨著新課改的迅速滲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和創(chuàng)新,設計更加合理有趣的教學形式,以此強化初中歷史教學。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全身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對問題和知識的探討,更能很大程度地實現歷史教學策略的優(yōu)化,使初中歷史課堂得以活躍、生動,使教學內容更加多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形式,現代化教學形式已經有了很大轉變。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作教學知識點的板書,這樣可以實現知識點的系統(tǒng)化梳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及時汲取之中的精華,但弊端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時間減少,因為教師需要用大量課堂時間進行書寫,在很多時間里,都是教師在寫,學生在記。如此,會使課堂教學單調,沒有趣味性,嚴重的話會使學生喪失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守舊的教學形式進行轉變,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完成相應的歷史學習,以此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量,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歷史故事作教學導入,在課中對人物、事件加以擴充,并在課程結束時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例如,在講解《昌盛的秦漢文化》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放映佛教文化的傳播歷史進程,如道教在中國的起源,或根據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將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使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識框架。在正式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聯(lián)想的教學手段,通過對《史記》的聯(lián)想,讓學生對司馬遷有個簡單的了解,了解到與司馬遷相關的人和事。秦漢文化是本次教學的主題,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最后對“秦漢文化”的掌握情況。除此之外,教師可將秦漢時代的一些趣聞軼事搬到課堂講學中,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對文章內容有更深入的感悟。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可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二、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增進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施行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死氣沉沉而教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上課的情況。學生不應是一個聽學者,而應是一個樂學者,會思考、會探索。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需努力豐富教學內容,以此增進學生參與歷史教學的積極性。
例如,在《辛亥革命》章節(jié)內容的講解中,教師最先要讓學生了解的知識點是“何為三民主義”“何為武昌起義”“民國成立歷程”等,讓學生對整個教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掌握。教師在進行課程導學時,可利用現代化手段給學生播放那個年代的革命史詩,用這些具體的事件強化事件的真實性。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需要對孫中山等優(yōu)秀的革命代表者有更加細致豐富的了解和認知,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鍛煉機會,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歷史學習
在初中歷史學習中,光有理論知識的講解遠遠不夠,學生需清晰地認知事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活動——角色互換之學生當教師,如此,讓學生體驗當教師的感覺,完成教師講課前后的全部工作,這既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更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歷史學習。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能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可以讓學生有更佳的歷史學習體驗。開始時,教師可將一些教學比重稍小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練手,讓學生體驗“小老師”的感覺,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慢慢放手,讓學生真正感受一堂課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準備和講學過程。也可以說,借以教學實踐來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對舊的教學理念進行適當革除,重視體驗式教學形式的應用。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歷史興趣的培養(yǎng)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來增進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鍛煉機會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歷史學習。
【參考文獻】
[1]杭建華.初中歷史高效教學策略的探索與研究[J].學周刊,2018(30)
[2]周芳.巧用歷史故事,還歷史課堂真生本——淺析初中歷史課堂效率優(yōu)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