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芬花
摘 要:分層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數學分層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效。文章結合人教版數學教學實例,從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活動分層、教學評價分層等方面,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分層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分層教學;新課程改革;因材施教;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成效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78-02
數學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形成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受認知能力、性格特點、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影響,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教師在面對這種差異時,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實施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認知能力,對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作業(yè)布置、評價等實施分層,通過分層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分層
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足夠的自主發(fā)展空間,在學生分組討論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引導。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3的倍數的特征”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開展教學,其中,對于A級(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利用手中的數學學習材料自主探索數學規(guī)律;對于B級(數學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數學知識;對于C級(數學學習基礎較差,接受能力不強,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學生,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密切關注他們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表現,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將所學知識完全展現給學生。在對學生分層后,教師可讓A類學生自主探究3的倍數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可讓B類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使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可讓C類學生對已知的知識點進行復述,教師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講解,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二、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目標分層
受先天因素、學習環(huán)境、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數學學習效果不盡相同。特別是在數學計算和解題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較大,學習效果更是千差萬別。因此,教師在制定數學教學目標時,要充分予以考慮,要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分層目標,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明確的目的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將教學目標分為四個層次。第一,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法,知道個位滿十需要向十位進一。第二,讓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計算出兩位數和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第三,通過知識的遷移和計算尋找數學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和類比推理的能力。第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在吃透教材、課程標準的情況下,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確定科學合理的數學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數學教學。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求一個數的近似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計成三個層次。第一,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小數位數,求出小數的近似值。第二,了解近似數時,要知道應該精確保留到某位小數。第三,理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后,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其中,第一、第二層級目標是全體學生所需要實現的學習目標,第三層級目標是數學學習能力較強學生所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
三、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授課分層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安排不僅要考慮優(yōu)等生,還要兼顧中等生和后進生,這樣才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進步。對優(yōu)等生的教學要以“放”為主,在優(yōu)等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對其進行相應的扶持,以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等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對于中等生和后進生,教師要以扶持為主,并適當降低學習標準,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通過分層授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夠朝著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更好地實現數學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這一內容時,教師可讓A層的學生自主探索規(guī)律,對B層學生予以適當的提示和引導,對C層學生可以直接講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差異,教師可以對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從一種到多種的數學解題方法。另外,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而讓學生操作學具的現象。這種操作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講十分有效,但是對于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講,這種操作只會浪費他們的時間,因此,在操作學具的時候,教師要做到有選擇和有針對性。
四、數學教學過程中練習的分層
分層練習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設計數學練習的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基本練習。這個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對數學知識的直接運用,即要求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直接應用所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獲得必要的數學技能。第二,變式題訓練和簡單綜合題練習。這個階段的數學學習要注重培養(yǎng)中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第三,對具有思考性和開放性的數學知識開展練習。這個層次的數學練習要讓數學優(yōu)等生進行優(yōu)先思考,其他學生選擇性練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解答:“一塊長方形的木板長度是12 cm、寬度是8 cm,這塊長方形木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全班學生應用自己所學知識解答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對這個題目進行變式:“一塊長方形木板,相臨的兩個邊的長度分別是12 cm和8 cm,這塊長方形木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通過數學變式訓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時,在基本授課完成以后,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這樣幾個問題:1)爺爺比小明大52歲,小明今年a歲,爺爺的年齡是多少歲?2)姐姐比妹妹大6歲,姐姐今年x歲,妹妹的年齡是多少歲?3)公共汽車上原有20人,到公園站時下去了m人,又上來n人,現在車上有多少人?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讓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思考交流,讓優(yōu)等生給中等生和后進生講講自己是怎么做的。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能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溝通交流,更好地利用優(yōu)等生資源,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成績的提升。
五、數學教學過程中評價的分層
分層評價是反饋教師教育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行為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的評價。因此,數學評價分層要以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為基本目標,在對學生數學學習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水平,還需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數學學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數學學習評價中,教師要更多地應用贊賞、鼓勵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充分展現自我,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學生數學學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理念,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體現,是未來數學教學的常態(tài)。因此,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從學生個體、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練習訓練、學習評價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讓不同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能有所進步,全面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磊.簡述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
[2]王藍娟.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
[3]許芝麗.關于分層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
[4]欒利紅.分層——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8.
[5]楊萍.小學數學實施分層差異教學的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7(01).
[6]陳燕玲.淺談小學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