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
◆摘 ?要:新教改后,高效課堂的構建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激活高中政治課堂氛圍,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全新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而貫徹量力性原則的中心問題就是真正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可能性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地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本文結合一線教學實踐,從精編學案、巧設教學導入、完善課堂展示,妙用課堂評價四個方面,談談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政治學習,喚醒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從而探索出提高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可行路徑,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高效課堂;量力性原則教學
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指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而“量力性原則”正是強調教學應與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適度原則,要求教師從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可能性出發(fā),使教學任務、教材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符合學生可接受的程度,既不要負擔過重,也不能輕而易舉,要高于學生現(xiàn)有水平,保持一定難度,要在能力尚處在形成狀態(tài)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引導學生經(jīng)過努力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因此,教學知識的廣度、難度和教學的進度應當建立在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可能達到的知識水平和智力發(fā)展水平上。目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及自信心的樹立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將量力性原則更好地貫徹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是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
一、精編學案,科學指導學生學習
教材是學案設計的藍本,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藍本,深入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找準重難點,歸納總結教學目標。同時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哲學道理形象化,理論知識趣味化,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研究和開發(fā),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學案是根據(jù)教材內容編寫的,因此教師要用好學案、兼顧教材,學案的使用不能脫離教材。而學生要帶著問題,對照學案上提供的學習目標進行預習,并且在預習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教材的重難點,從而完成學案。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學案各要素作用,科學指導、因材施教。同時為了幫助每位學生依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學案中的知識,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通過導學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巧設教學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材料選擇、問題設計等方面,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導入要為教學目標服務。同時,高中政治課是一門具有時代性的課程。在授課的時候,政治教師要運用熱點時政導入,堅持與時俱進,使書本知識更富生機和活力,擅于運用時事政治來說明教材理論。通過熱點時政材料導入,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到學習中,將時政與授課內容相結合。另外,為了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在策劃課堂活動時,也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如通過表演、辯論等形式導入,讓學生感悟知識,提升能力。同時可以運用歷史典故、名人軼事等素材,采用Flash素材導入法,拓展知識、開闊視野,從而使教師講課更加生動、形象。另外還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和歌曲導入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完善課堂展示,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教師要堅持問題性、互動性、生成性原則,提高展示效果,注重通過對話討論交流、疑難問題探究等方式,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問題性原則是指展示的內容是共性的、易錯的問題;互動性原則是指展示方式要體現(xiàn)出師生之間的交往;生成性原則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xiàn),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學習的新發(fā)現(xiàn)、思考等等。教師要做好調查、關注細節(jié),精選內容,通過課堂觀察、訪問小組,歸納出學生自學中的疑難點,通過批閱導學案,科學設置展示的問題。并且為了確保展示內容有條理、有邏輯,負責展示的同學應該熟悉展示內容,確保展示的高效性。為了讓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要合理分工,人人參與、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點,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同時,在選擇展示方式時,學生應該巧妙尋求多種方式,跳出常規(guī)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模式限制,通過多樣的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增強學生課堂的主人翁意識。
四、妙用課堂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切活動都要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要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滿足學生的需求。在課堂學習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和實際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論教”,關注每個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和情感體現(xiàn),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道德生活和人品素養(yǎng),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塑造健全的人格。要實施多元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能夠提高課堂的參與程度,有利于參與評價的學生、家長、管理者增強對政治課的認識和重視度,有利于發(fā)揮評價的積極導向等功能。同時,在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構建中,要關注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感等作為評價內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教師評價、小組互評等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評價,變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為觀察訪談、制作學生成長記錄袋等方法。
總之,為了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教師要利用評價結果,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明晰課堂評價目的,使所有學生都能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明確課堂評價標準,則要求將學生的表現(xiàn)與標準進行對照,以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細化的學習目標作為依據(jù),處理課堂評價,分析學生達到程度與標準程度的差距。對于評價結果的分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深入了解情況,實施有效的反饋與交流,努力搭建學生個性信息反饋與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的平臺,同時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實現(xiàn)學習的自主創(chuàng)新,爭取教學留存思考空間,鼓勵學生張揚個性,更好地實現(xiàn)師生的生命價值,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