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珍西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71—01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閱讀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能夠為寫作帶來更多的素材以及思維方式。而寫作是閱讀的另一種延伸。寫作能夠傾吐自己的思想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兩者是相輔相成、密切關聯(lián)的,正確把握閱讀及寫作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新課標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整合呢?
一、鼓勵學生開展自由閱讀
在寫作過程,首要的就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其次就是表達得盡量具有一定的美感,那么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語感。而語感養(yǎng)成主要是通過大量閱讀沉淀而來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也應該融合一定的閱讀教學,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譬如,在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活動,也可以分組互相推薦好的閱讀書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學習。如此一來,通過一定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就可以擁有良好的語感。
二、指導學生探索寫作要領
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多為文道統(tǒng)一的佳文,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研讀精品教材,分析案例的寫作技巧以及巧妙的文體構思。一旦學生掌握謀篇布局、構思立意等寫作技巧,其寫作水平自然得到提升。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語文教材越來越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不僅保留了傳統(tǒng)教材中的名篇,又加入了很多富有時代感的新教材。通過學習這些文章,學生可以增加素材的積累和詞匯量,提高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提取課文主旨,并按素材主旨及時分類攫取,比如“勵志篇”“親情篇”“創(chuàng)新篇”等等,以便下次寫作時能夠及時歸類運用。
三、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仿寫
閱讀應該帶著腦子去閱讀,為閱讀而閱讀毫無意義。當然如果只思考,卻不進行應用,那也無法檢測自己的能力,思考亦只存在理論中,所以要充分融合閱讀和寫作。閱讀文章時進行思考,再將自己的感悟寫出來,這樣的閱讀才是有價值的閱讀。對于寫作,這里推薦的是模仿,很多學生盡管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但是若要以類似情感為主旨寫篇文章,難度還是很大的。所以在初期,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慢慢掌握教材包含的寫作技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平淡的白描卻帶來了濃濃的父愛,帶來了無限的感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寫一寫生活中的父母,指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和白描的技巧。
四、激發(fā)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意識
寫作的根本目標就是以己之手書己之心,因此寫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有著密切聯(lián)系。閱讀教學中的“大一統(tǒng)”思想不僅犧牲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禁錮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譬如《皇帝的新裝》始終評判的是人們的無知、愚蠢、虛偽,其實從另外的角度上講,我們可以看出騙子的高明,他們正是合理地利用了皇帝以及百姓的特點,才可以將世人玩弄于鼓掌,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力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新,因此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首先就是要在閱讀教學中改變大一統(tǒng)的評價標準,積極鼓勵學生努力創(chuàng)新。
五、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態(tài)度
很多初中生寫作時總找不到詞來描述自己的情感,寫出的文章空洞,毫無感情。所以教師要注重啟發(fā)學生帶著感情、帶著思考去閱讀每篇文章,感悟作者的用詞、用句,體會課文中隱藏的情感態(tài)度,這樣才能產生共鳴,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其實寫作和閱讀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比如學生的價值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寫作,亦是閱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學生在選材、立意、構詞造句等環(huán)節(jié)中,都能通過閱讀得到總結和錘煉。在平時教材講解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將文章中的好詞佳句及時摘錄到筆記本上,總結自己的讀后感;多開展交流會,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總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成果,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師要讓學生多閱讀、多寫作,充分融合兩者的優(yōu)點,促使學生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不斷構建內在的精神涵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