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松 于洪杰 徐春棟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新時期高校學籍異動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高校學籍異動管理現狀,針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改善對策建議,可為高校學籍異動管理以及與相關部門配合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籍管理;學籍異動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44-0231-02
一、引言
高校學籍管理是學校學生培養(yǎng)及教育教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伴隨著各類學科點的改革增設、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培養(yǎng)方式的多樣化,高校舊時學籍管理的方法已不能滿足目前的需求,學籍異動多樣化、復雜化、特殊性的特點較為突出,學生學籍數據在學校部門間信息不對稱、滯后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教學管理的質量及效率的提升。本文的目的是結合筆者所在高校學籍異動管理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思考,旨在對于此類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高校學籍異動管理現狀
1.人文關懷不足。教育部第4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體現了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的精神,要求高校切實尊重和保護學生利益。但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因學籍不良異動引發(fā)的高校與學生個體間的糾紛日益增加,近幾年涉及兩方學籍管理中的行政糾紛也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一定數量的學籍管理人員過于注重學籍管理流程中的程序化操作,導致忽略了學籍異動管理的本質,“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不足,空喊口號的情況仍然存在,對學籍管理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管理產生了不良的后果[1]。
2.學籍管理制度宣傳教育不力。高等學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多元化人才,學籍管理制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是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實際情況來看,首先,高校各部門了解支持力度不足,工作交叉容易產生分歧;其次,二級培養(yǎng)單位與學校學籍管理部門在制度理解上存在不一致的情況,責任劃分不明確,主動性較差。另外,學生群體不重視、不了解學校相關學籍管理制度,存在宣傳教育不力的問題[2]。
3.學籍管理信息化建設不足。高校生源不斷擴招,但目前高校學籍管理工作大多采用手工紙質化材料審批流程,效率低且不能實現各部門間的實時共享,難以準確地統(tǒng)計分析學生的學籍信息,嚴重影響了學生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學籍異動除了直接影響學生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外,在管理方面直接與學生的獎助財務變動相關。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和我校《研究生學生管理規(guī)定》都明確規(guī)定了研究生休學期間,不享受在校學生待遇,因此正常辦理休學的學生理應在休學期間暫停發(fā)放獎助學金。然而目前筆者所在學校仍然采用學籍異動審批單為依據手動制作財務變更單,可能存在信息滯后、漏報的隱患,兩項工作沒有同步在同一套信息化系統(tǒng)中,信息孤島化使得獎助財務的變更工作量大、易出錯、易返工。
4.學籍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高校學籍管理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學籍數據的上報維護工作,而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涉及面廣且政策性較強,費時費力,特別是針對涉及學生學籍的處分,更是要求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所以學籍管理人員需要由責任心強且業(yè)務素質較高的人員來擔任[3]。但是目前高校中還是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的情況,編制名額配備不足,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且學歷水平普遍比較低。特別是學籍管理人員長期缺乏專業(yè)的培訓,同時缺乏校際之間的交流分享,工作效率較低、學籍文件歸檔不科學、創(chuàng)新性缺乏等問題較為嚴重。
三、高校學籍異動管理的思考對策
1.注重人文關懷,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籍管理觀念。學籍異動的本質是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出更適合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選擇。在高校學籍異動管理工作中,應順應我國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制度革新的時代要求,進一步明確立德樹人,促進自我管理,必須牢牢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重大權益為本的理念,強化責任意識,注重人文關懷,切實把為學生處理解決問題放在第一要務。
2.加大學籍管理制度宣傳教育力度,采取多種形式的政策宣講培訓。高校組織機構間以及一二級培養(yǎng)單位間應采取多種形式的共享交流,同時學校應自上而下地推動學籍管理制度的宣講工作,同時拓寬自下而上的訴求通道。通過輔導員和班主任不斷地輔導解釋,使學校各項學籍管理制度深入學生之心。此外,學校應采取網絡媒體等方式加大對各項制度的宣傳,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3.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推進學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信息化建設中學校各部門大多使用的是自己的一套獨立系統(tǒng),在培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類型愈加復雜的情況下實現高效、精確的各項學籍事務管理就更加需要打造一套各部分局域聯動的信息化系統(tǒng),使學生事務管理向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fā)展。另外,針對學籍異動學生應做好日常監(jiān)測及預警系統(tǒng)的建設,避免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4.加強學籍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學校需要加大對于學籍管理工作的認識,重視并加大相關投入,打造一支思想過硬、素質較高的學籍管理隊伍。另外,加大崗位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取長補短,吸收經驗,加強制度化建設,明確工作職責,不斷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tài)度,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四、常見學籍異動審批流程的思考
在深化“放、管、服”政府職能改革轉變過程中,高校學籍管理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與可實施性,學籍異動亦是如此。在新時期下,結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籍異動審批流程也有新的“獨特性”。
1.休學。教育部第41號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提出學校應當給予休學創(chuàng)業(yè)學生更大的自主性,且應當根據不同情況的學生建立并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并且對應征入伍的學生的學籍管理提出了要求。同時,對于強制休學學生的規(guī)定的提出呼聲也日益加大,如何在政府放權中做好休學的審批流程,而且做到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證據充足、程序正當、流程合理地做好服務是高校需要考慮的問題。
41號令還指出,休學學生應當辦理離校手續(xù)。學生休學期間,學校應為其保留學籍,但不享受在校學生待遇。但在實際審批中,休學學生未審批擅自離校依舊缺乏監(jiān)管,部分學生為了享受在校生獎助待遇,隱報情況依舊存在。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雖然導師是學生第一責任人,但是確實存在忽視流程審批的情況,學生休學并未做到按時上報記錄。另外,“帶病學習上崗”應當休學卻依舊留校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如何建立健全不同情況下的休學審批流程及離校手續(xù)應當引起全校上下的重視。
2.退學。學校強制退學引起的行政案例最近幾年已不再是稀有之事。41號令提到,學生有所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予”退學處理,而非“應當”。學校自主性的增大對于自身的制度建設及流程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公開透明地做好強制退學,是提高高校自身培養(yǎng)人才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3.復學。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復學審批大致采用學院、學校二級審批流程,在復學學生管理中,學校與學院間缺少實時的數據共享,學院數據通常存在滯后問題。同時,休學期將滿學生缺乏提醒機制,雖然學生應當在休學期滿前在學校規(guī)定的期限內提出復學申請,但實際操作中學生往往會忽視時間段,這給學籍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同步多流程審批過程中各部門數據的共享,在新時期下對學籍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籍異動審批流程不僅僅是高校一個部門的工作,僅以休退學學生為例,離校后做好相應數據的分類標注,在校資源的回收重新分配涉及財務處、后勤部、信息中心等多部門的工作,優(yōu)化審批流程,統(tǒng)籌管理做好部門間的溝通反饋,是今后工作需要加強的部分。
參考文獻:
[1]林徐潤,楊帆,黃龍騰.高校學籍不良異動的防范機制研究[J].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3(2):27-30.
[2]張建華.淺談高等學校的學籍管理問題[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16(20):100-101.
[3]金小麗.高校學籍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