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瑤紅
摘 ?要: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本文分析了教師范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闡述了教師的范讀是學生朗讀訓練最佳的指導形式,在比較閱讀中有獨到的功效,具有現(xiàn)代教育設(shè)備無可替代的感染力。
關(guān)鍵詞:小學 ?閱讀 ?教學 ?教師 ? 范讀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9-0157-01
當我選擇本題作為論文寫作內(nèi)容時,曾有教師說:都信息時代了,還研究范什么范讀?是的,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普及的背景下,硬件有錄音機、多媒體,軟件有名家配樂、配圖朗讀音頻、視頻。許多教師都喜歡在閱讀教學時播放,音頻、視頻。?這很有必要。但我認為即便如此,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范讀絕不可少。教師的范讀雖不及名家朗讀水平,但卻有著現(xiàn)代教學設(shè)備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我們應當給予教師范讀的價值新的審視與正確評價?,F(xiàn)代教學設(shè)施固然好,但不應也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范讀。尤其是在句段分析與學生朗讀時面對面的指導作用是現(xiàn)代教育設(shè)備無法比擬的。
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重在語感的形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感形成的最佳途徑。利用現(xiàn)代教育設(shè)備播放現(xiàn)成的朗讀音頻,只是“人機”單向訓練學生的“聽”;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解與范讀,是師生的雙向互動訓練學生的“聽、讀”。學生在聽教師范讀的同時,還可以觀察到教師朗讀課文時的面部表情及肢體語言。這樣,直觀的調(diào)動學生多重感覺器官的及身體的協(xié)調(diào),“眼到” “口到”,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記??梢愿行У丶ぐl(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調(diào)動朗讀的積極性。例如,一位教師教公開課《狐假虎威》,在指導學生朗讀的環(huán)節(jié),幾次三番要學生放下手中的課本,什么也不做,靜觀老師的讀。教師為課文里的每個角色的發(fā)出的語音化了“妝”。讀得栩栩如生,使人如臨其境。狐貍的聲音尖細狡詐,老虎的聲音低沉嘶吼。朗讀的同時教師還伴之傳神的面部表情和合體的肢體動作,把文中角色的語氣和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在老師范讀后,學生的表情朗讀,分角色朗讀,嘗試表演,都模仿得有模有樣。
比較性閱讀是一種語文閱讀方法和教學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可以凸顯事物的異同。比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如將比較運用于朗讀訓練中,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思維能力、欣賞能力,課堂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比較師生朗讀的不同
對同一課文內(nèi)容,往往因理解感悟的不同,師生會有不同的朗讀方式;相反,不同的朗讀方式也會導致聽者理解的不同。通過比較的方式來給學生范讀,效果更好。教學中挑選某段課文,先讓一名學生來讀,讓學生感受一下;然后再來教師范讀,學生一下子就分辨出二者的不同之處。
學生慢慢悟出了什么文章該用什么語氣來讀了。不同朗讀在表達上有很大的差異。這樣的比較讀法,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2 比較不同標點符號的作用
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朗讀水平。例如《黃果樹瀑布》一文中:“黃果樹瀑布……氣勢非凡,雄偉壯觀。瀑布從巖壁上直瀉而下,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教師在讀這句時,可以比較用不同標點符號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如先用句號讀一讀,再換成嘆號讀一讀,讓學生體會二者效果的不同。同樣,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可以運用詞語置換、比較的方法,加深理解語言,提高朗讀水平。
2.3 比較男女生的個性化朗讀
朗讀同樣的句段,不同的學生朗讀有不同的特點。語氣不同、重音不同,語速或急或緩,語調(diào)或抑或揚,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品味,就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思想,揣摩人物情感,提高朗讀水平。從而使朗讀表達更到位,更符合課文蘊含的情感。比如,《黃果樹瀑布》讓較文靜的女生來讀,就很難讀出瀑布的雄偉的氣勢;如讓熱情奔放的男生來讀,可能會比女生更有氣勢。女生的音色較柔和、細膩,男生則雄渾粗礦。而讓女生來讀《桂花雨》這類課文,就能讀出課文的輕柔、抒緩、恬美的意境。(建議男教師代替男生,女教師代替女生進行比較朗讀,效果會更加顯著)對此,古人早有定論: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適宜女子;蘇東坡的“大江東去”適宜大漢。
好文章需要讀,讀的深才能理解深;理解深才能讀得好。反過來,只有讀得好才能說明對課文理解的好。
教師的范讀通過對作品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對朗讀技巧的獨特處理,使自己的范讀顯得有“形”、有“味”、有“神”。教師范讀時讓學生邊聽邊想,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讓思路進入作品的優(yōu)美意境。教師的范讀通過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讀的每一個音節(jié)之中,喚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如此優(yōu)秀的范讀會給每一位學生心頭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記。有時甚至會成為學生對純真美好校園生活的終生代言符號。很多名人對學生時代的回憶,往往匯聚在一堂語文課上,匯聚在語文教師娓娓動人地朗讀聲中。如張藝謀的影片《我的父親母親》有一個山村小學語文課的朗讀鏡頭。教師的渾厚男中音領(lǐng)讀和學子們稚嫩的齊讀交織在一起,從白樺樹下傳出,在春天的山坳里久久回蕩。教師的范讀或輕如和風,或重如洪鐘,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是維系學生記憶之舟的感性纜繩。雖然有的教師音色不如名家,普通話也不很標準。但只要是用心動情的范讀,就能博得學生的點贊。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敬重和愛戴。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同時,學生還可以從教師范讀中受到熏陶和啟迪,學會基本的朗讀方法與技巧,教師的相機點撥和熱情鼓勵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范讀具有獨特魅力,其對語文課堂的作用與價值是一些現(xiàn)代媒體無法取代的。只要有閱讀教學,就應該有教師范讀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張文艷.讓范讀為學生導航[J].學周刊,2011(28).
[2] 蔡晶.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D].遼寧師范大學,2006.
[3] 林丹丹.小學教師范讀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考試周刊,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