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是培養(yǎng)“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重要途經(jīng),民法學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通過在民法學基本理論講授中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作用,以及通過對民法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作用是民法學課程思政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民法學;課程思政實踐;思考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培養(yǎng)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法律人才的“第一陣地”,在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法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就是要將社會主義法價值引領作用滲透進法學專業(yè)課程,在法律知識傳授中貫徹法的社會主義道德理念,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德法兼修”社會主義法律人才的目標。
民法學作為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民法學是研究平等主體之間間財產(chǎn)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學學科,其關注的領域非常廣泛,從財產(chǎn)關系來看,民法學涵蓋各類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之間橫向的財產(chǎn)關系,既有公司、合伙企業(yè)等各類商主體之間的外部財產(chǎn)關系也有自然人之間的財產(chǎn)關系。從債權角度而言,有買賣合同關系、租賃合同關系、承攬加工合同關系、建設工程合同關系等。從物權的角度而言,有所有權法律關系、用益物權法律關系、擔保物權法律關系,就侵權角度而言,有一般侵權法律關系,特殊侵權法律關系。特殊侵權責任從主體角度看包含監(jiān)護人責任,用人者責任、提供勞務致害責任、網(wǎng)絡侵權責任、違反安全保障義務侵權責任等,從人身權方面來看,人身權法律關系包含人格權法律關系和身份權法律關系。人格權方面包含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姓名權、名稱權、隱私權等,身份權包含親權、監(jiān)護權、配偶權、榮譽權等??梢哉f民法學是最直接實現(xiàn)人價值和尊嚴的法學學科,民法要解決的社會問題,都有其根植的道德基礎同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民法學的課程思政主要是要在民法學教課程學中把我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理論教學中。具體途徑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正確解讀民法學基本理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合理融入民法基本原理中。教師通過認真?zhèn)湔n,把對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對權利和義務的正確行使的要求與標準作為教學重點傳授給學生。例如,關于民法的公平原則,《民法總則》第六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狈纸忾_來就是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平等,民事主體在具體民事法律關系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體應該平等地協(xié)商相互間的權利義務,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應該平等地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應該平等地負擔義務和承擔民事責任。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人對人的一種態(tài)度,它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在民法學學習中貫徹平等的思想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又如,公平原則在民法中是要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公平與正義、公正聯(lián)系在一起,是以一定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念為基礎的。公平既是道德原則,又是法律原則。其具體表現(xiàn)為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機會均等,在民事活動中須正當競爭,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公平原則要求在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上利益應均衡,合理分配權利和義務。同時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公平公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其它如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自愿原則、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則、綠色原則要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義語,要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綜合體現(xiàn)。民法學原理講解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者銜接好,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塑造和正確理解民法學理論融匯貫通是本期民法學課程思政的重要實踐手段之一。
其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作用和具體案例相結合,通過對熱點案件的分析與研究,把法價值對法知識的指引作用通過案例教學表現(xiàn)出來,這是民法學課程思政的另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分析分享熱點案例的形式既關注了社會時政熱點問題,又關注案件中的民法問題,教師通過讓學生們即時發(fā)表觀案感想,并及時對同學們的觀后感進行評析的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民法學專業(yè)知識一并傳授給學生,使二者無縫聯(lián)接,相互融入。比如在2019年兩會期間,筆者帶領學生收看今日說法兩會特別節(jié)目《流浪的小燕子》、《天津涉黑民間借貸案》、《校園套路貸》等案例法制節(jié)目?!读骼说男⊙嘧印肥顷P注困難群體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問題,通過這個案例先向學生梳理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的法律制度,接著叮囑學生全社會都應關注社會困難群體的基本生存權以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把生活困難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問題合理解決就是踐行社會公平正義的縮影?!短旖蛏婧诿耖g借貸案》、《校園網(wǎng)絡套路貸》兩個案例中的民法問題都是債權債務問題,但這兩各案例共同之處都是披著債權債務合法外衣下的侵權或犯罪行為,由于有合法外衣的偽裝,導致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長期以來不能及時得到司法機關的保護,這種現(xiàn)象嚴重危害社會正義,通過觀看案情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觀看心得的益處:一是避免了同學們陷入套路貸陷井,二是使同學們認識到社會問題紛繁復雜,培養(yǎng)他們更強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三是使同學們增強做公平正義、和諧誠信、自由美好社會衛(wèi)士的責任感。
法學專業(yè)的課程思政使高等學校專業(yè)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法律和政治、道德的近姻關系,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具有內容更豐富、形式更靈活等特點,未來的專業(yè)課教學中,我們將會探索更多的課程思政形式。
參考文獻:
[1]沃耘.高校法學“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路徑與對策[EB/OL].www.cssn.cn/zx/201903/t20190307_4844515_2.shtml,2019-03-07.
作者簡介:徐靜(1973—),女,法學碩士,副教授,從事民商法學教學與研究。
注:本研究系2018年鄭州升達經(jīng)貿管理學院校級重點教改項目“以育人為導向的法學專業(yè)課程思政研究”(編號:SDJG-2018-ZD12)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