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藝術活動可分為創(chuàng)造和欣賞這兩個大的方面,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相輔相成,沒有藝術創(chuàng)作,就沒有藝術欣賞的對象,沒有藝術欣賞,藝術作品的價值就無從體現(xiàn)。但是往往我們卻忽略了其中還存在著“表演”這一特殊的中介環(huán)節(jié),下面就以古詩詞藝術歌曲《江城子》為例來探討一下音樂表演在人類音樂審美活動中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表演;音樂審美活動;作用
早期人類音樂生活中,音樂表演并不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它最初是同音樂創(chuàng)作合二為一的。十九世紀,脫離創(chuàng)作而專門從事音樂表演的職業(yè)音樂家隊伍壯大起來,音樂表演的相對獨立性就表現(xiàn)出來了,且有效地促進了音樂創(chuàng)作的繁榮。
一、音樂表演對作品理解的作用
音樂表演的作用首先在于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樂譜上的符號變?yōu)榫唧w可聽的音響,音樂創(chuàng)作與音樂表演二者的結合使音樂產生出了活的生命。歌曲《江城子》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作詞由著名作曲家敖昌群先生作曲而成的一首經(jīng)典古詩詞藝術歌曲,整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富于意境與韻味。首先如果單獨拿到這首作品一看,第一印象可能是這是一首詩,其次在由作曲家譜曲之后就成了一首歌曲。這兩步對于人類的審美活動來說,并不會對這首作品有更為直觀的感受,而此時音樂表演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首作品是蘇軾悼念自己的亡妻而作,歌詞中滿滿的都是作者對自己妻子的思念之情,傷感之前溢于言表。觀眾通過這首作品的曲譜并不能直觀地感受到這首歌曲所蘊含的內容,演唱者此時的表演把樂譜上死氣沉沉的符號變成了具體可聽的音響,聽眾通過這些音響達到了對作品的初步了解,表演者的表演使作品具有了作為聽覺審美對象的可能性因為沒有音響的作品無法為聽眾所欣賞。
二、音樂表演對聽眾的作用
音樂表演對于聽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聽眾的欣賞趣味和音樂表演的審美追求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該歌曲雖然一開始就因為詞作者而有了一層深刻的含義,但是聽眾卻可以對表演者提出演唱風格以及演唱方式上的要求,但同時一個優(yōu)秀的歌者卻能以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來帶動觀眾,引導觀眾進入自己的情緒中,以此提高觀眾的音樂鑒賞力??偟膩碚f,表演者既不能脫離群眾,也不能失去自己個性的音樂表演。
音樂表演的根本任務在于創(chuàng)造性的挖掘出蘊含在樂譜符號背后的音樂作品的靈魂,并將這一靈魂實現(xiàn)在具體的音響之中。柏遼茲說過:“一名缺乏靈魂的歌手會使最杰出的作曲家作品顯得呆板,甚至滑稽。另一方面,很多名副其實的歌唱家,只需懷著一般的熱情,就會展現(xiàn)出作品的內在情焰,于是作品就活了。反之,缺乏感情但具有高超技巧的獨唱家也可能把作品唱死?!边@也說明音樂表演如果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去表現(xiàn)作品,那作品就失去了活力,作品就被唱死了。反之,就算我們表演的時候技巧沒有那么的高超,但卻為作品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對作品的理解,那么作品呈現(xiàn)出來也不會太差。在演唱《江城子》這首作品的時候,音樂表演者首先是要把樂譜上的東西給呈現(xiàn)出來,其次是在此基礎上去闡釋這首作品的深層次的含義,為觀眾表達出作者蘇軾當時為什么寫這首作品,以及寫這首作品時候的心情。這首作品曲譜上的記號就只有拍號,調號,旋律以及強弱記號,把這些做到只完成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就需要我們去深挖這首作品到底要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情感,以及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表現(xiàn)。
成功的音樂表演不僅把作曲家的創(chuàng)造性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且還能夠通過表演者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產生出比作曲家的設想更為豐富的審美效果。在演唱《江城子》這首歌曲的時候,更多地從歌曲的內在情感出發(fā),應該明白整首作品的感情基調—凄涼無處訴,明月寄相思。即對亡妻的一種寄予, 一種無處話凄涼的哀怨、嘆惋。全曲的上闋是在寫實,十年生死,凄涼之景,物是人非。下闕聯(lián)想,在夢境中到自己的亡妻正在梳妝,但兩兩相顧,無言可述,卻已是天人永隔,唯有淚眼千行而不盡。除此之外,還要從作品的聲情字韻方面去把握這首作品,聲音要集中不能虛,要飽滿,聲音的力度隨著感情的變化而相應的改變。感情要豐富,要符合詞作者當時的心情,切莫自己隨意發(fā)揮。咬字要清晰,用氣包聲的方法去吐字。在韻律方面,要把這首歌曲的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怎么表現(xiàn)呢,首先表演者的思想應該走在前面,這首作品是蘇軾對自己亡妻的思念之情,演唱的時候意蘊的表達走在聲音之前,以情帶聲。
音樂表演對于人類的音樂審美活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在與他能把音樂作品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使人們不用去面對枯燥的樂譜暗自躊躇,也在于他能創(chuàng)造性地去呈現(xiàn)樂譜所不能表達出來的東西,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人類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于一首作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自身藝術修養(yǎng),文化積淀,以及把這些東西與每一首不同的作品相結合去展現(xiàn),最終給觀眾呈現(xiàn)出美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王次炤.音樂美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建民,馮蘭芽.凄涼無處訴,明月寄相思——試析歌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J].藝術評鑒,2019(2):19-21+51.
作者簡介:陳容(1996.11.13),女,漢族,四川宜賓人,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