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真
摘要:漢字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代表了一種文化,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書寫規(guī)范以及識字數(shù)量,從而為閱讀以及寫作奠定一定的基礎,這也成為了語文教師的教學重難點。因此,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zhàn)的任務,讓學生可以真正愛上漢字,對識字具有一定的興趣。識字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本文將主要分析在小學語文中識字方法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學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方法;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1578( 2019) 08 - 0053 - 01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將識字當作一種教學任務來完成,完成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識字數(shù)量,但并不講究學生識字過程中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一般將教材中的漢字作為識字的主要范圍,忽視了課外漢字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對漢字的應用能力有所減弱。因此,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方法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是采用死記硬背以及反復訓練的方式,該模式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忽視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從而讓識字效率提升不上去。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小學生來制定具體的識字方法,在滿足小學生的識字要求之后,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識字的教學效率。
1.運用趣味識字故事,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學習任何一種知識,都需要對其充滿巨大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可以運用趣味識字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在漢字的結(jié)構(gòu)中,有需要漢字形近字,教師就可以通過設計故事的對話形式讓學生了解漢字之間的區(qū)別。
例如,莊與壓只是點的位置不同,“莊”就可以對“壓”說,點放錯了,一輩子也翻不了身;“熊”對“能”說,窮成這樣了,四個熊掌都賣了;“巾”對“幣”說,帶上博士帽就身份百倍了;“木”對“困”說,只要沖出圍城,你就能和我一樣自由;“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兩廳。像這樣的漢字對話,不僅具有一定的意思,還點出了形近字之間的區(qū)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學生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實際應用漢字,增強識字的效果
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會應用到漢字,不管是車站、圖書館,還是公園、飯店,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漢字。因此,將漢字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十分有效的識字方法。在應用時,為了和教材有所聯(lián)系,教師可以將文章以閱讀的形式和實踐的形式來鞏固漢字的認識程度。因此,在真正的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從而可以在鞏固漢字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了解漢字的意義,明白漢字的應用方式。為了增強學生的識字效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所學漢字搬到實際生活中,比如可以在家里粘貼上認為好看的漢字。除此之外,為了鞏固學生對漢字的印象,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生字,從而提高識字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揠苗助長》時,不僅教會了我們教育學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實實,成功要靠誠實的勞動,而且需要學生掌握幾個基本的漢字,“閔、揠、趨、稿、矣”。當認識了五個漢字之后,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比如“趨”,教師可以這樣造句,“如今,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學會信息技術(shù)是一種趨勢?!蓖ㄟ^將生字進行貼合語境的運用,就可以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加深刻。
3.運用歸類方法,加強識字速度
在漢字的結(jié)構(gòu)中,部分漢字的音類似,部分漢字的形類似,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因此,運用歸類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識別生字。歸類識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成批量識字,還可以擴大學生的識字范圍。所以,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運用歸類方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該識字方法,在日后的生字識別中,都具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對于不同部首,相同部分結(jié)構(gòu)的漢字來說,歸類方法是識字效果最快的方式。“構(gòu)、溝、購、鉤”,有著相同的旁字,但部首不同,構(gòu)成的含義就不同。有錢才可以“購”,有水才是“溝”等。對于相同的部首來說,也可以運用歸來的方法。比如,對于同一“木”部首,都有“樹、桃、梨、松、柏……”等,這些漢字的基本意思都與木有關,而且都表達了一種植物。因此,歸類識字法師一種認識漢字結(jié)構(gòu)的基本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含義,還可以拓寬識字的范圍。
總而言之,漢字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符號標志,學生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學習,讓傳統(tǒng)文化得以傳承。在漢字的學習過程中,語文是必不可缺少的學科,這就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漢字充滿興趣。本文主要闡述了三種識字方法,即運用趣味識字故事,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實際應用漢字,增強識字的效果、運用歸類方法,加強識字速度等,從而讓學生的漢字識別能力得到增強。
參考文獻:
[1] 陳蘭玉.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滲透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 02):114 - 115.
[2] 潘茂軍,論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滲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