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菊
摘? ? 要: 翻轉課堂是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慕課在概念內(nèi)涵、概念指向和概念實施等層面存在差異。慕課在高中翻轉課堂中的交互應用,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學習途徑和學習方式改革,以及教師課程設計和教學研究變革。慕課資源平臺建設是各級電化教育館大有作為的領地,是堅持黨的“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和實現(xiàn)基礎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經(jīng)驗的突破口。慕課在高中翻轉課堂的交叉應用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 慕課? ? 翻轉課堂? ? 高中歷史
一、引言
隨著電子信息化對基礎教育的深入影響,美國教師拉吉和波蘭特于1996年提出了翻轉課堂的設想①,并于2012年引入中國。翻轉課堂憑借對教學模式在時間、空間上的重新建構,使師生主體地位、課程管理方式、教學效果監(jiān)測等發(fā)生系列變革。信息化背景下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的教學模式備受推崇。
然而,同樣作為信息化“產(chǎn)兒”的慕課,往往作為翻轉課堂的附屬品,在教學中居于從屬地位。有學者稱慕課是“變革教育供給方式的原生動力”②。翻轉課堂和慕課既同樣擁有電子信息化這個母體,在教學階段、方式、過程中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有必要明晰翻轉課堂和慕課兩者之間的邊界與關系,發(fā)揮慕課在翻轉課堂中的交叉應用作用,促進基礎教育中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等層面的變革。
二、概念區(qū)分
關于翻轉課堂和慕課的概念和邊界問題,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一線任課教師都存在模糊的意識,甚至常常混為一談。最具代表性的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③的出版。從題目觀之,應該是論述翻轉課堂和慕課或者兩者關系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意義、路徑。遺憾的是,通覽全書八個篇章,即“我們的故事:創(chuàng)造翻轉課堂”“翻轉課堂:高效的教學模式”“為什么應該翻轉你的課堂”“如何施行翻轉課堂”“通達翻轉課堂”“為什么要推廣通達翻轉模式”“如何施行通達翻轉模式”“關于翻轉課堂的常見問題”,很難尋覓到慕課的蹤影。查看該書作者喬納森·伯格曼的英文原著標題為Flip Your Classroom,僅僅是針對翻轉課堂的系統(tǒng)研究,是翻譯者宋偉或者出版社刻意加上了“與慕課教學”。
翻轉課堂和慕課在概念上具有較為明顯的邊界,并不具有必然聯(lián)系,體現(xiàn)在:
1.概念來源的差異。
慕課,即英文MOOC的音譯,來源于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分別對應的是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翻轉課堂則是英文Flipped Classroom(亦作Inverted Classroom,顛倒課堂)的直譯和意譯。
2.概念指向的差異。
從兩者概念來源可知,翻轉課堂指向的是教學課堂在時間、空間上的重新組合,達到學習主動權的轉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從傳授與吸收變更為共同學習和互相啟發(fā)。慕課僅是學習形式變化,指向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在線資料對課程教學的介入。
3.概念操作的差異。
基于翻轉課堂和慕課在概念來源、概念指向上的顯著差異,兩者在實踐操作上存在迥然不同的路線。慕課不受課程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衍生。翻轉課堂體現(xiàn)了實踐操作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從課程開始到結束(含課外時間)都是翻轉課堂的主體與延伸。
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理念變革,可以理解為一種混合、交叉、疊加與融合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課堂模式的結構和流程,必然引發(fā)師生主體地位、課程管理方式、教學效果監(jiān)測的系列變革。慕課可以作為其中一種選擇介入翻轉課堂,也可以不完全介入或者不介入。隨著慕課的縱深推演,其在信息化教學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為傳統(tǒng)課堂和翻轉課堂都不容回避的一種教學方式。
三、慕課在翻轉課堂中的交叉應用
翻轉課堂和慕課的諸多差異并不意味著兩者不可通約,因為慕課實質是一種教學資源,翻轉課堂的實質是一種教學模式,兩者都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條件。因此,翻轉課堂和慕課之間看似沒有必然聯(lián)系,實則在信息化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合。在理論和實踐操作上,以下三個方面為慕課在翻轉課堂中交叉應用提供可能。
1.平臺資源豐富,可選擇性多。
電子信息化最顯著的特征是資源在不同時空的共享,資源的集成是后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chǎn)物。據(jù)慕課網(wǎng)(http://www.moocs.org.cn)鏈接的知名慕課網(wǎng)站就有“網(wǎng)易公開課”(https://open.163.com),“愛課程”(http://www.icourses.cn/home),“新浪公開課”(http://open.sina.com.cn),“中國教育在線開放教育平臺”(http://www.oer.edu.cn),“學堂在線”(https://www.xuetangx.com)等近百個學習平臺。其中,針對高中的有“微課”(https://www.vko.cn),“超級課堂”(http://www.cjkt.com)等十余種。此外,“中國大學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是高中——大學的友誼橋梁。
2.內(nèi)容多元,側重綜合素養(yǎng)提高。
目前國內(nèi)慕課資源平臺正處于建設階段,各級電化教育館通過試點、推廣等形式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中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管,上海市電化教育館承建的“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課平臺”(https://gzmooc.edu.sh.cn/mooc/index.action)是國內(nèi)慕課的先鋒代表。該平臺旨在拓展自主學習體驗,探索教育創(chuàng)新變革;推進資源共享輻射,促進高中特色發(fā)展。目前已經(jīng)有上海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等76所知名中學的291門課程上線。其中最受歡迎的前十名課程分別是《自然生存法則》(上海市位育中學,宋晨辰),《漢字游戲“原來如此”》(上海市位育中學,趙蓓沁),《古風新韻:羅店民俗版畫》(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羅店中學,金云華),《啟蒙運動十日談》(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黃桂蘭),《分子生物學實驗》(上海中學,張智順),《你身邊的化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朱彥明),《Ou La La 法語啟蒙》(上海市宜川中學,陳?。秶鴮W原典選讀》(上海中學,王家祥),《人物速寫表現(xiàn)初析》(華東師范大學附屬楓涇中學),《“香蕉球”背后的物理-拋體問題》(上海中學,廖燦)等。不難發(fā)現(xiàn),最受歡迎的慕課資源有語文、化學、美術等傳統(tǒng)學科,更多的則是多元交叉性質,突出慕課的知識兼容和綜合教育的意義。
3.學術研究成果豐碩,理論支撐力強。
我國以教育信息化為主要學術載體的刊物有《中國電化教育》(月刊,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JST來源期刊),《電化教育研究》(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月刊),《中國教育信息化》(半月刊),《中國信息技術教育》(半月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月刊),《中小學電教》(月刊)等十數(shù)種。為研究方便,我們選取最權威的《中國電化教育》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中國電化教育》(曾用名《電化教育》)是1994年創(chuàng)刊的學術刊物。20多年來,該刊物的年度總文獻量雖然有所減少,但質量有著較為顯著的提高,可以從年度基金資助文獻率中可見一斑:
此外,根據(jù)期刊近十年文獻的關鍵詞分布統(tǒng)計,居于前十位的關鍵詞分別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慕課(MOOC)”“教學設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移動學習”“教育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遠程教育”。慕課和翻轉課堂分別居于第三位和第五位。該刊物發(fā)表的涉及慕課的論文數(shù)量可觀,近五年分別是:2014年19篇,2015年46篇,2016年37篇,2017年46篇,2018年29篇。涉及翻轉課堂的學術論文近五年分別是:2014年46篇,2015年71篇,2016年64篇,2017年65篇,2018年47篇。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慕課,還是與之具有一定相關性的翻轉課堂,近年來學術研究成果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尤其獲得了相關課題的支持,可以為慕課在高中教學翻轉課堂的交叉應用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論支撐。
四、案例分析
為了更清楚地呈現(xiàn)慕課在高中翻轉課堂中的實踐路徑,以高中新課標、人民版、政治史的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為案例進行分析。
本節(jié)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概述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的主要史實,從而認識其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和歷史意義。這一段歷史是我國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尤其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④。這種歷史重要節(jié)點和重要慶典為翻轉課堂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遇和方式。
面對風云激蕩又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階段,慕課在本章節(jié)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中不可或缺,且可以選擇的余地較為充裕。如在中國大學慕課網(wǎng)站上,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資源有21個,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慕課課程呈現(xiàn)的有武漢大學宋儉等、浙江大學段治文等、中南大學吳爭春等,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課程呈現(xiàn)的有武漢大學丁俊萍和福建農(nóng)林大學黃秀玲等。
此外,這一歷史時期有著非常豐富的紀錄片等影視資源,完全可以成為任課教師慕課的原材料。如關于五四運動的有電影《我的1919》(尤其是“顧維鈞大會辯駁”“拒絕簽約”等片段),紀錄片《顧維鈞》《五四的怒吼》《五四回聲》等。再如關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有政論片《紅色記憶:中共一大》《開天辟地——中國共產(chǎn)黨宣告誕生》《建黨偉業(yè)》等。
其中,部分慕課資源是完整清晰呈現(xiàn)的,有些慕課資源是片段碎片化呈現(xiàn)的,也有些僅僅是慕課教學原材料,需要任課教師二次加工。這種二次加工應配合翻轉課堂的實際需要,尤其要考慮學生需求的多元化和個體之間對知識的興趣點。在這個意義上,慕課資源的檢索和制作是交叉應用于翻轉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先決條件,也被稱為“學習資源建構階段”⑤。
五、結語
翻轉課堂是信息化時代下教學模式的進步,高中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推廣將極大改善師生主體地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有著時代性意義。但是,我們不能混淆翻轉課堂和慕課在概念內(nèi)涵、概念指向和概念實施等層面的差異。慕課資源平臺建設是各級電化教育館大有作為的領地,是堅持黨的“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和實現(xiàn)基礎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經(jīng)驗的突破口。慕課在高中翻轉課堂的交叉應用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注釋:
①容梅,彭雪紅.翻轉課堂的歷史、現(xiàn)狀及實踐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7):109.
②聶竹明,劉釗穎.微課與慕課: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育供給方式變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8(4):19.
③[美]喬納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美]亞倫·薩姆(Aaron Sams).宋偉,譯.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一場正在到來的教育變革[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④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36427.htm,2019.4.30.
⑤高記,吳遐,許長勇.基于關聯(lián)主義MO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8(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