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學科教育滲透德育教育成為德育開展的主要方式。小學英語屬人文學科范疇,教材中有大量的、優(yōu)質的德育教育資源,如果能夠充分利用,對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本文從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挖掘英語教材資源、注重寓教于樂模式、編演好英語課本劇五個主要方面探索以德育人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英語;開展策略
【作者簡介】吳品潔,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濱小學。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黃金時期。受到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閱歷較淺,就好像一張沒有經(jīng)過渲染的畫紙,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同時,小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發(fā)展迅速,學校教育和良好行為能夠對他們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強化德育教育,對塑造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非常有利。課堂教學時德育滲透的主要陣地,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是德育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蘊含了豐富的德育資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極大地提升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推動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這也是當前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學習語言需要特定的情境作為輔助,在特定的情境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交流,這也決定英語需要在特定的交流語境范圍中,才能更快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以德育人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完成德育的有效滲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以德育為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能夠幫助小學生對德育相關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加深他們對道德境界的體驗和感悟。例如,在講授PEP4 Unit6 Shopping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小商店”情境,讓學生合作模擬購物情節(jié),練習新單詞sunglasses、scarf、gloves、umbrella,以及“Can I help you?”“Can I try them on ?”“How much is it?”等句型,幫助學生熟練運用并記憶新單詞,理解新句型,同時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友愛互助、關愛他人以及團結協(xié)作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關于課堂紀律、飲食文化、情感、禮儀、中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內容,這些都與德育教育相關。但是這些內容是隱含在教材課文、練習中的,教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認真研究其中德育內容,并通過多種手段將其與英語實際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發(fā)揮這些內容對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作用。在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中,傳統(tǒng)說教、生拉硬拽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要立足課堂教學,挖掘并有效結合教材資源,才能實現(xiàn)潤物無聲、自然滲透,實現(xiàn)以德育人的目標。例如,在講授PEP3 Unit5 Dinners ready 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抓住情感教育主線,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農(nóng)民伯伯辛苦種植糧食、蔬菜圖片和視頻,以及世界其他地區(qū)因沒有糧食而忍饑挨餓的小朋友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還有很多地方的孩子還吃不飽,培養(yǎng)學生愛惜糧食的良好品質和健康的飲食習慣。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越是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育內容,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以德育人視角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開展不應該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方法,而是應該巧妙地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寓教于樂,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的同時,引導學生自覺內化英語教學中滲透的德育知識,不知不覺中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有效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例如,教師在講授PEP2 Unit3 At the zoo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猜動物”的游戲進行導入,教師用英文說出動物的一些特征,并輔以一些動作或手勢,讓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之后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加深學生對動物的認識。將游戲引入教學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小動物是非常可愛的,我們應該愛護它、保護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和良好品質。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利用教材中隱含的德育內容,促使學生在感受英語自身藝術魅力的同時,能夠體會語言承載的情感力量以及思想道德觀念,實現(xiàn)英語口語練習與德育教育雙重目標。而根據(jù)英語教材內容,編演課本劇,可以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語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同時可以幫助學生自我內化知識和價值觀念,是英語教學德育滲透的有效形式。依托教材內容進行課本劇的編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已學的英語知識,同時也使課本劇的內容保持在學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水平。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劇本籌劃小組和表演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劇本籌劃小組負責將特定的情景對話改編成劇本,表演小組排演劇本,之后,在課堂上將課本劇呈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但又需要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風險精神。通過編演課本劇,學生對英語的把握和理解能力會有明顯提升,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逐漸形成,思想道德境界會有更好的提升,促使他們能夠積極領悟那些充滿正能量的道德價值力量。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將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提高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視,采用多元化、立體化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在以德育人視角下,有效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最大限度地提升德育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孫仲秋.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