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標
摘 要 教,怎樣促進“學”?教的職責在于幫助,教的本質(zhì)在于引導——即想辦法讓學生樂學習、會學習、能學習。因此,施教之功,貴在“導”:只有導之以“趣”,導之以“法”,導之以“思”,導之以“情”……才能讓學生樂于主動探究,獲得切身感悟,迸發(fā)學習熱情,促進每一個學生向更高智慧、更強能力發(fā)展,使他們更有才、更成“人”。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引路人。就此,我談幾點在初中歷史課堂“導學式”教學中的心得。
關鍵詞 初中歷史;“導學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09-0176-01
把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越學越輕松,越學越起勁。
一、導趣:讓枯燥的內(nèi)容生動化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永恒動力。有了興趣,才有動力,才能學得主動、學而有恒。那么,學習興趣,來源于哪里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導”。如果教師能夠在傳授知識時“導”之以趣,讓枯燥的內(nèi)容生動化,就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求欲望,讓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一)懸念“激趣”
好奇心強是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如能利用這一點設下懸念,將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教《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設置懸念:譚嗣同為什么會發(fā)出“無力回天”的感嘆?至高無上的皇帝(光緒帝)怎么還會遭到囚禁?一石足以激起千層浪,學生也將帶著疑惑,急于想知道答案,因此而學習興趣倍增。
(二)故事“增趣”
故事,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吸引人的。歷史本來就是由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組成的:烽火戲諸侯、南門立木、鴻門宴、三顧茅廬……不勝枚舉的歷史故事,或在教師拉開“引線”后讓學生主動講述,或教師直接聲情并茂地講述,勢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詩詞“引趣”
童心即是詩心。新編教材,可以說圖文并茂,有些章節(jié)就附有相關詩詞,有的課文教師也可以增補精彩詩篇。通過詩詞朗誦,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完全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如引用毛澤東的詩詞《沁園春·雪》和《長征》,分別導入“‘一代天驕統(tǒng)一蒙古”和“紅軍不怕遠征難”等相關課文,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
二、導讀:讓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
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面向全體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將復雜的內(nèi)容簡單化,比如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動筆,劃出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相關歷史人物;從文中插圖、補充資料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或根據(jù)需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讓他們結合圖(文)說說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從而引領他們有目的地讀,有興致地讀,有思考地讀。
三、導思:讓困難的問題容易化
思考是深化學習的靈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是知識變成能力的途徑。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呢?關鍵在于讓學生懂得應該從哪里入手、從什么角度思考,才能“思而有獲”。
(一)“由此及彼”思考
即通過對相關或相似事物的思考和類比,尋找共性與異性。比如,將同一時期不同國家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中國的“戊戌變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兩國在維新變法之前都是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都遭到外國的侵略,并希望通過變法改變命運,為什么中國變法失敗,沒能走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而日本卻變法成功,并逐步轉變?yōu)楠毩⒆灾鞲粡姷馁Y本主義國家?……讓學生進行橫向聯(lián)系和深入思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開“疑團”。這樣,可以讓他們更深刻地感悟歷史。
(二)“由表及里”思考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向縱深方向發(fā)展,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如歷代開國帝王和亡國之君,為什么前者可以開創(chuàng)一世輝煌,而后者卻坐失江山?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最終領悟出一個普遍的真理,即“成由儉,敗由奢”——通過縱向思維的訓練,在透徹理解知識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正反對比”思考
通過歷史事件的正反對比,可以在歷史的巨大反差中得到更深刻的領悟和啟發(fā),如拜占廷帝國的封閉衰亡與唐朝的開放強盛之對比,很容易讓學生明白古今之理:封閉保守、不思進取,終將使文明衰落;開放寬容、不斷進取,勢必使文明繁榮。所以我們今天,更應當堅決擁護改革開放,銳意進取,才能早日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
四、導議:讓深奧的問題通俗化
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讓深奧的問題通俗化??梢越柚〗M辯論或表演歷史課本劇等。如嘗試評價秦始皇到底是“千古一帝”,還是“一代暴君”?曹操是一代“奸雄”,還是一代“梟雄”?教師只適時適度地給予方向性指導:即應當把歷史人物或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堅持“史論結合”,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評價功過是非。
五、導練: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根據(jù)教學目標,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總之,施教之功,貴在“導”。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引路人,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求知,樂于學習,善于思考,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