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本語文教材設置“名著導讀”專項,注重每書一法,旨在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和引導學生整本名著閱讀,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初中語文名著閱讀越來越受重視。但在實踐中大部分學生都是在被動閱讀、碎片化閱讀甚至是為應付考試而閱讀。學生讀什么好書?如何讀好書?迫切需要教師加強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問題;策略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總的數(shù)量要求和具體的名著書目要求,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提出初中語文名著教學研究課題,由此可見學校對于學生的名著閱讀是十分重視的。然而,當前初中學生的名著閱讀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需要我們從理念、方法、目標、原則等等方面探尋初中學生的名著閱讀的有效性指導。
中學生在名著閱讀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中學生的名著閱讀難免帶有功利色彩,都是為高分而讀,為排名而讀,極少為自己而讀,為興趣而讀;信息時代下,紙質(zhì)閱讀逐漸被數(shù)字閱讀代替,易被任意竄改故事情節(jié)的名著版本快餐文化誤導;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缺乏指導,等等,都會影響學生名著閱讀的有效性。(1)應試教育導致名著閱讀功利化。 學生的閱讀被考試“綁架”。當前全國各地大部分學校都把學生分數(shù)高低作為衡量教育質(zhì)效高低的唯一標準,迫于升學率,教師對“名著導讀”相關知識點進行考前突擊訓練,目的在于讓學生死記知識點應付考試可能出現(xiàn)的考點,功利性閱讀表現(xiàn)極強。(2)科技發(fā)展引發(fā)的閱讀碎片化。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迅猛發(fā)展及電子產(chǎn)品廣泛普及,文字閱讀越來越多地被音頻、影視視頻取代。類似手機、iPad、筆記本等電子產(chǎn)品對學生的學習一方面帶來極大便利,可以通過電子設備查閱學習資料,下載免費小說等等。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足夠的自制能力,未成年初中生很難在各種游戲誘惑面前保持閱讀的學習初心。即便是進行文字作品閱讀,流行小說、潮流時尚雜志、漫畫卻是學生首選,而對經(jīng)典名著卻是無人問津。這種碎片化閱讀導致讀者缺乏思考,也不利于中學生完成深度閱讀。(3)學生名著閱讀缺少有效指導。在名著閱讀活動中,本該以學生為本位,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事實卻是存在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被教師的大量講解分析所替代的問題,以教師為主,大部分學生在名著閱讀活動中處于盲目的被動的地位,一味地“聽”進耳朵里,這樣必然導致學生的見解千篇一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這一維度偏重于學習的過程,將學習看作一種主動體驗并個性化運用方法的過程。學生缺少足夠的默讀時間,只是一味地被老師的固定的答案牽引,缺少思維啟發(fā),而不是考慮自己收獲了什么。沒有獨立思考,何來深刻感悟?
名著閱讀使學生受益匪淺,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指導學生在完成語文教材要求的名著內(nèi)容后,還應該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經(jīng)典名著書籍進行閱讀。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要貫徹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原則,將所讀用于所寫。
(一)名著閱讀指導目標在于全面提升素養(yǎng)
要求初中生進行名著閱讀不僅是為了應付平時考試、期中期末考試、升學考試取得高分,更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在經(jīng)典名著閱讀中開闊視野,鍛煉讀寫等各方面能力,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階段是孩子培養(yǎng)閱讀好習慣,全面提高閱讀素養(yǎng)的黃金階段,應充分利用寶貴的三年時間,指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進而全面發(fā)展。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閱讀就是要訓練語感,而訓練語感最好的材料就是名著,在語言運用方面均有示范特征,而且無數(shù)有成就的作家或大學教授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時異口同聲地說是得益于課外多看書,多看名著。”
(二)名著閱讀指導要落實讀寫結合
不管在寫作中還是閱讀中,讀和寫的關系十分緊密,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閱讀是語言文字吸收能力,在語言文字中吸收有價值的信息,而寫作是表達能力,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用語言文字反映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及思想情感的抒發(fā)。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獲得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認識的作用,而進行寫作訓練可對閱讀起著內(nèi)化和促進作用,鞏固和發(fā)展閱讀成果,并促使在閱讀活動中獲得的知識轉化為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這種關系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最好途徑是要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過程中落實寫讀結合。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氣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教會學生多種高效的讀書方法,開展多彩的讀書活動,使學生在熱愛閱讀的氛圍中愛上閱讀,學會方法更好地閱讀,在閱讀活動中學得知識。
(一)初中學生名著閱讀指導的具體內(nèi)容
(1)完成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的篇目閱讀。每學期每本教材會有2本推薦篇目,適中分布在合適的單元,以便學生有時間間隔完成閱讀。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朝花夕拾》;七年級下冊的第三單元《駱駝祥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昆蟲記》。(2)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名著閱讀。就是根據(j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diào)整和補充的閱讀推薦書目要求學生完成閱讀任務,課標推薦的書目相對而言是全面性的,貫穿古今中外,種類繁多。(3)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進行名著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后了解到不同學生個性興趣愛好,因人而異推薦不同類型的名著讀物。好奇心強的對世界未知事物充滿疑惑的一類學生,科普讀物《宇宙》《科學的歷程》等適合推薦;讓學生因為興趣而主動學習是最重要的,要改“要我閱讀”為“我要閱讀”的狀態(tài),進而才會對閱讀有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初中學生名著閱讀指導的策略方法
(1)第一,打造一個熱愛閱讀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美的知識熏陶。學校要組織書香班級評比活動——對閱讀環(huán)境設置優(yōu)秀的班級進行表彰。第二,教師要在班里注重打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氣氛,讓同學們在“書韻飄香,書聲瑯瑯”的氛圍中受到感染,激發(fā)閱讀興趣。例如在班級教室的后邊,設置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角;每一個學期定時舉辦“名著閱讀王”評比活動:把同學們的閱讀量,書籍珍藏數(shù)量等作為比較依據(jù),選擇在閱讀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對其進行表彰,這會激發(fā)他們更濃厚的閱讀興趣。
(2)提供具體的讀書方法。
第一,了解背景法。為了消除與經(jīng)典的隔膜,閱讀前的準備可以是查閱作者傳記資料或相關評論,了解作者生平事跡創(chuàng)作作品的背景,或者觀看相關影視作品 。
第二,學會使用工具書和搜集相關資料。經(jīng)常查閱工具書是良好的閱讀習慣之一。在閱讀《海底兩萬里》等科普作品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專業(yè)性強的名詞概念、術語,這就需要自己翻閱工具書和資料弄清概念術語的具體含義。
第三,精讀與跳讀。精讀就是細細鑒賞,慢慢品味,是仔細地讀,逐字逐句地讀,體會里面的深層意思,挖掘主旨。跳讀則是主動地舍取,以求更高的效率。跳過不感興趣的內(nèi)容,專挑精彩的部分內(nèi)容,去讀類似《西游記》這種長篇名著作品時,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可以采用精跳閱讀交叉使用的方法。
第四,摘抄和做筆記。摘抄就是選摘、抄錄文中精美詞、句、段;做筆記就是寫提要寫心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以及在文中領悟深刻處——可以是內(nèi)容(人物、情節(jié)、思想情感)或是形式(寫作風格、技巧、行文結構等)標上當時的想法,想想哪里寫得巧妙,哪里寫得不足。
(3)根據(jù)體裁進行指導。重視教材附錄“文體知識”的學習,針對不同文體的名著讀物采取不同的閱讀指導策略。掌握各類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及主要表現(xiàn)方式,學會名著閱讀賞析,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nèi)涵,分析藝術表現(xiàn)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背景,探究作品表達的思想和人文情懷。以小說、戲劇為例。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上冊書末附錄有“怎樣讀詩”“談談小說”,九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末附錄有“談談散文”“談談喜劇文學” 。這些板塊對文體知識的總結性介紹,讓學生找到便捷高效名著閱讀有極大幫助,初中生應根據(jù)自身需要有目的地利用語文教科書附錄“文體知識”。
小說怎么讀?“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是小說最重要的三要素,在進行名著小說閱讀時需要準確把握:方法,即邊讀邊勾,勾什么?人物重大言行特征。邊勾還要概括情節(jié)結構。還有情節(jié)大意是什么,都要快速地在相應位置批一批。找到文章中環(huán)境描寫語句的位置并概括所描寫的環(huán)境分析其作用。戲劇怎么讀?進行“感知結構、把握沖突、品味語言”三步走,由淺入深體味作品主題和思想情感。在戲劇閱讀指導中,通過舞臺演出、辯論大會、影視觀看等等方法對學生理解作品會起到輔助作用。例如在學習老舍的《茶館》,將班里同學分成三大組,每組分別對劇本三幕進行表演,給每位同學安排具體的人物任務。學生通過舞臺劇演能夠身臨其境,鉆研劇本,琢磨人物形象語言動作,必然會認真閱讀劇本。戲劇矛盾沖突點進行辯論大會,如對《西廂記》中張生鶯鶯不能在一起的阻礙原因進行辯論,讓學生就自己立場各抒己見,產(chǎn)生激烈的思想碰撞。學生通過這些方式閱讀會收獲不一樣的獨特見解和體會。
初中生被動的課外名著閱讀、閱讀效率低及功利化問題普遍存在,亟須加強學生的名著閱讀指導。對初中生名著閱讀進行有效指導,首先要讓學生成為主動思考者,而不是見解照搬者。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獲得獨特的理解,并且最重要的是強調(diào)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多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張海彥,周正梅.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9).
[2]陶尕愛.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嘗試與思考[J].中學語文,2011(18).
[3]王玉輝,王雅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侯琳波,趙小勤.戲劇文學教學方法初探[J].職教論壇,2004(17).
作者簡介:劉莉,女,1996年生,廣東省臺山市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