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常林
摘 要:新課標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史料的特性、部編本教材特點、近年命題改革都決定了史料教學的必要性。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現(xiàn)有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意識,教給學生研讀史料的方法,可提高其研讀史料的能力。
關鍵詞:部編教材;史料意識;史料研讀;自主探究
新課標指出,初中歷史教學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新時代的教師要勇于擺脫“授業(yè)、解惑”老觀念的束縛,摒棄重知識輕能力的過時做法,著力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歷史教學實踐,認為要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達成這一目標,充分利用教材現(xiàn)有史料,開展史料教學不啻為一劑良方。
一、史料教學的必要性
初中生理性思維水平低,直接接受和理解史論的能力不足,更易于接受直觀的、感性的東西。2017年9月,“部編本”歷史教材正式啟用,編排大量的“材料”成為其一大亮點,這些材料即史料,都是編者千挑萬選而來,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可讀性,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可信度??v觀近幾年各類命題改革,作為一項重要的能力考查目標,史料分析賦分比重在試卷中越來越顯著,可以說無題不材料,所以在教學中用好史料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意識
1.教師要多渠道收集史料
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長流水,教師只有在平時工作、生活中多看書、多思考,多渠道積累史料,才能用自己豐富的史料魅力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師收集史料的方法和途徑很多:歷史教材、教參;試卷、同步練習冊;《文史天地》《文史博覽》等文史刊物。
2.史料的運用須以備課為先
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意識,教師就要從備課上下功夫。首先要分析教材史料與課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什么,進而要考慮如何在課堂上運用這些史料,在教學時怎樣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部編本在引用史料的同時,還設計了一些教學活動,在備課時,不但要備課文,還要備活動,把活動的設計落實在教學方案中,尤其是史料研習的活動中。
3.因地制宜對待史料
教材的編寫凝聚著編者的智慧和心血,所選史料都是精挑細選而來,是師生手頭最容易拿到的史料。教師應宏觀把握這些史料,實現(xiàn)史料與正文的有機整合,引導學生建立史料和所學知識之間相互關照的關系,彼此印證和豐富。把控好史料運用的切入點,精心設計富有啟思性的問題,以便引領學生積極探究知識,自主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4.妙引史料導入新課
導入是完整的課堂教學結構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利用教材現(xiàn)有史料,如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論,或經(jīng)典文獻,或歷史典故,設計問題巧妙導入,一方面可集中學生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可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意識,為此后進一步的史料教學做好鋪墊。
三、研讀史料教學有法
1.“俯瞰”教材中的史料
遇到教材中的史料時,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必須引導學生關注史料作者、出處、時間等細節(jié),明確該史料所處的具體位置,即位于哪一課哪一目之下,在研習具體史料時,你得明確本課的“課題”,瀏覽“目題”都有哪些,做好全盤兼顧。這樣,學生在面對史料時,能做到史料和歷史知識對號入座、快速鏈接,不至于張冠李戴。
2.整體感知文言史料
面對文言史料,教師要講求策略。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解決字音,弄懂文言大意;教給學生必要的古漢語的字詞知識,如關鍵字的本義、引申義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讀史料,體會字里行間的真實含義,讓學生在每一次品讀中都能有新發(fā)現(xiàn),品出新“史味”,從而整體上感知文言史料的意境,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3.善抓關鍵詞和中心句
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題的好習慣,無論是教材中的史料還是試卷中的材料分析題,都要邊讀邊在史料上找一找、畫一畫關鍵詞和中心句,以便快速把握史料的核心含義、瞄準問題的指向。
4.精準研讀史料分析題
對于試卷中的史料分析題,如果急于求成,盲目下筆,則會答非所問,離題萬里。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應強調(diào)史料分析題的審題、答題方法與技巧。在多讀、找關鍵詞之余,還應精準分解史料,注意根據(jù)標點符號對史料劃分層次,特別強調(diào)注意史料中的句號、分號、省略號以及史料的開頭和結尾,之后還要分析題目涉及了幾個問題?賦分幾何?依此逐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分層作答、按序作答等規(guī)范答題的基本素質。
5.引導學生積累史料
教師可給學生布置一定形式的史料作業(yè),如制作以教材史料為主體的手抄報、設計表格統(tǒng)計、整理教材(含同步練習冊)中的史料等,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史料意識,開闊歷史視野,增加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李曉琳.史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首都師范大學,2001.
[2]齊世榮.中國歷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