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妍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健全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大有裨益。新基礎理念,指的是從生命和基礎教育的整體性出發(fā),喚醒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真正“活”起來的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工作經(jīng)驗,從文言文教學之語言美、文言文教學之思想美及文言文教學之人格美三個方面,淺談新基礎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側重于字詞句段的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對文本主題思想及情感的感悟。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不高。新基礎理念下,應如何高效地開展文言文教學?
一、賞文言文教學之語言美
初中文言文教學,眾多文本內容出自名家巨匠之手,大浪淘沙,真金烈火,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依舊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文言文教學中,第一步應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語言之美。文言文是高度精練的漢字組合形式,文字呈現(xiàn)力極強。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義大不相同,甚至于截然相反;不同的字詞,在特定的語境下,又可起到異曲同工之妙。文言文的語言美,如甘醇佳釀,沁人心脾,讓人愛不釋手。如《醉翁亭記》中: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寥寥數(shù)語,將山中四季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思緒紛飛,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又如《木蘭詩》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犊肋~,大氣奔騰,讓人讀之熱血沸騰,而又想象出金戈鐵馬,殘酷無比的戰(zhàn)爭場面。學習文言文,對初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而長期以來,在初中語文教學文本中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的產出效益,未能有效引導學生欣賞、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感悟文言文的語言美。美是一種甜蜜的牽引,從心出發(fā),可促進教學工作高效開展。文言文學習,不應是知識的強制灌輸,不應是僵硬的死記硬背。發(fā)現(xiàn)美,觀察美,追求美,學生即可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二、品文言文教學之思想美
人的本質并沒有高低之分,但在思想層面卻判若云泥。文言文教學中,在新基礎理念下,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思想美。思想是人體行為的指南,擁有美的思想,人們才知道禮義廉恥,才懂得謙和退讓,才追求無愧于心,才做到潔身自好。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思想美,應注重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朗讀。朗讀,是帶有感情的出聲閱讀。理學大儒朱熹曾在《訓學齋規(guī)》中指出:“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心到、眼到、口到,用心專一,細細品讀,才能真正進入到文本,與作者發(fā)生情感共鳴。朗讀得越多,越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收獲或發(fā)現(xiàn),而這一“發(fā)現(xiàn)”,即是文言文學習所帶給學生的意外之喜。朗讀時,要注重節(jié)奏、停頓、語氣、音調,要做到字正腔圓,鏗鏘有力。從朗讀過程中,逐漸感受文本的思想美,并由點及面,綜合把握文本的氣、味、聲、色。此外,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還需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質疑問難。學習文言文應不拘一格,無論是對于文本的字詞,還是對于文本的思想主張,均可提出不同的觀點見解。敢于質疑的語文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而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由此得到良好的訓練。
三、悟文言文教學之人格美
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思維活躍,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然而,事物具有正反兩面性。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做到腳踏實地,同時也缺乏學習的柔韌性和意志品格。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會因身心的快速發(fā)展而產生困惑及矛盾心理。有的學生自怨自艾,認為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因而缺乏自信;有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往,性格孤僻,悶悶不樂;有的學生好逸惡勞,對學習懷有抵觸情緒等。文言文教學,古人的人格對學生有良好的教育、熏陶及感染作用。比如,《陳涉世家》中,陳涉為傭耕,社會地位不高,但并不因此而自卑。敢為天下先,率先舉起義旗,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質疑人的高低貴賤?!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不應周圍人夸耀自己而沾沾自喜。反而能換位思考,找尋事物表象后的本質所在,從而勸諫齊王廣開言路,聞過則喜,聞過則改。學生不善于與人交際,是否應該躬身反省,從自我身上找原因?《送東陽馬生序》中“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孜孜不倦,櫛風沐雨,使得宋濂終成一代大儒,流芳百世。當學生在學習中受挫或感嘆學習辛苦時,應該回想宋濂的堅韌不拔,始終如一的學習態(tài)度。文言文的人格美,引導學生學習古人的人格、品質,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意義深遠。
新基礎理念下,教師應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轉變角色,成為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設計者、組織者及參與者。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我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美、思想美和人格美。以此激發(fā)學習興趣,降低文言文學習的逆向阻礙,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龍.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J].祖國,2018(10).
[2]王松祥.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J]好家長,2017(7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