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娟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效率是每個教師不懈追求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總結和積累的經驗,談談對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構建高效課堂,扎實備課是前提
有效備課是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必須做好“三備”,即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材就是教師要認真研讀《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重點知識的落實上要面向全體,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將課程標準內容融入地理教學活動中;備學生就是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全面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設計課前預習提綱、課中的探究題及課后的鞏固題,全身心投入課堂,以自己的熱情調動學生、感染學生,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備教法就是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針對地理學科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地理知識的傳遞,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指導學生梳理重難點知識,積極還原、重演和展開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直觀展示地理知識,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探究、分析解決問題。
二、構建高效課堂,精心上課是關鍵
1.注重情境教學
高考的命題立意、能力素養(yǎng)立意重在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潛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利用、開發(fā)貼近學生知識水平、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的情境,使學生理解情境、體驗生活,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深入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整個情境教學中經歷地理思維發(fā)展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比如,在講到“環(huán)境問題”時,創(chuàng)設沙塵暴、霧霾、水污染、植被破壞等問題情境,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如何解決自己身邊的這些問題,從而讓他們樹立環(huán)保意識,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
2.注重精講精練
教是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圍繞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在吃透學情的基礎上,在掌握學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聚焦考點、重點、難點,講清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精選一些練習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堂知識進行解決,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通過練習得以鞏固,應用能力通過精煉得以提高。
3.注重課堂氣氛
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將競賽引入課堂,進行小組競賽,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增強課堂學習的興趣。再比如運用成語諺語教育,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學生易理解、興趣高,如講到南極的冰雪覆蓋大陸時,引用“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來形容南極厚厚的冰層。
4.注重方式創(chuàng)新
多媒體具有圖文聲并茂的特點,能夠更生動、更直觀地表達所要講授的內容,自然地理的學習,尤其是地圖地球章節(jié)的學習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如果老師只是通過在黑板上板書畫圖的方式講解,許多學生并不能理解,這就需要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比如,在講解地球的運動這一章時,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就能直接進行地球的移動,可以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從夜進入晝的是晨線,從晝進入夜的是昏線。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會使學生對地理的了解更加透徹,從而提高了上課的效率,而且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會更加深刻。
三、構建高效課堂,學法指導是保障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保障,這就要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奧妙、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fā)、環(huán)境的保護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生活中處處有地理,也離不開地理,如果聯(lián)系實際學習就會感覺到地理非常實用且趣味橫生,學習就會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比如,在講到“城市化”一節(jié)時,可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進一步了解天水的地理環(huán)境、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經濟概況,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天水的發(fā)展變化,引導學生總結出影響城市化進程的因素。要注重圖文結合,地圖是地理學習的“第二語言”,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做到“左圖右文”,讀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并熟記,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要強化對比分析,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許多概念原理比較接近或是相反,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把握這些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要求他們通過比較的方式加深對概念內容的理解,發(fā)掘概念間的相似點、異同點,對其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與把握。比如“地質災害”和“氣候災害”這兩個概念容易讓學生混淆不清,教師就要運用概念比較法,分析二者產生的異同。再如很多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氣候”和“天氣”這兩個概念,應用起來容易出錯,教師就要用對比法得出二者的不同在于時間的長短,并進行本質區(qū)分,這樣的學習技巧能夠充分發(fā)揮鞏固和加深理解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美云.高中階段如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J].中外交流,2018(50):246-247.
[2]武勁松.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J].散文百家(下),2018(11):298.
[3]王平.探究如何構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9(1):14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