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后反思能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不斷地成長。
關鍵詞:專業(yè)素養(yǎng);音樂教學反思;成長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jīng)驗+反思=成長,任何一名理性而成熟的教師都是在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不斷反思之后成長起來的。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課后反思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它既是對這一堂課教學的總結,又是教學回顧,也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課后反思能使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不斷地成長。
在這幾年不間斷的記錄教學反思中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 課后反思要根據(jù)所教學科的不同而不同
小學音樂課的課后反思更應是以工作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當天的教學反思。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師教學一個班,數(shù)學教師教學兩個班,反思可以根據(jù)他的教學特點每一課撰寫一篇反思,而音體美的教師大多帶一個年級甚至兩個年級的課,一課寫一個反思就反映不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及解決辦法,如:在學習《少先隊植樹造林歌》時,由學生唱完曲譜后自己填詞,遇到了難點:最后一句“把小樹種在祖國的土地上”連續(xù)的一字兩音“小”“樹”“祖”,學生就唱不上了,我在三班教學時是讓學生先自己唱然后糾正,效果不好;下一節(jié)在一班教學時是先范唱一次,然后讓學生演唱,效果也不盡人意,當在二班進行這一課時,我反復范唱這一句,先讓學生小聲模唱,最后讓學生自己演唱,通過三個班的教學摸索,最后才找到解決難點的辦法。如果只是在這一課的后面寫一個課后反思,是不可能反映出這一個教學難點摸索解決的過程,而我這種以工作日記的形式記錄的課后反思就能反映這一過程,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二、 從課后反思中可以了解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沒有預見到的難點和如何解決難點
在教學中尋找差距和不足,總結經(jīng)驗,為下一個計劃做充足準備。學習歌曲《快樂寶貝》時,發(fā)現(xiàn)歌曲中的最后一句“嚕啦嚕啦啦,快樂寶貝”是難點,學生吐字不清晰,唱不清楚,備課時沒有預料到這個難點,而在教授歌曲時,才發(fā)現(xiàn),是通過從慢速到快速的不斷演唱中解決的;而在學習《冬天的故事》時,去年教授時發(fā)現(xiàn)三拍子歌曲中,每小節(jié)最后一拍是休止符的,學生把握不好學得吃力,而這學期從課后反思中汲取教學經(jīng)驗,提前預見到這是難點,并且有了去年的經(jīng)驗,這學期教授時,休止符處讓學生用“en”代替,難點解決。教學反思會使自己的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積攢下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
三、 從課后反思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喜好,不斷改進教學
在一學期的教學中,學生喜歡唱哪一首歌曲,喜歡聽那一首樂曲,那首歌曲學起來困難,那一首樂曲聽得昏昏欲睡,教師了解了學生的喜好,根據(jù)他們的特點在教學時注意安排好歌(樂)曲的時間,把握教學節(jié)奏,上好每一節(jié)課。比如三年級上冊的音樂書中,學生學習歌曲《小船》很困難,歌曲難度偏大,在教學時就要注意采用教唱法教學同時多聽范唱,那么歌曲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欣賞《打棗》,因是民樂演奏的音樂,比較高亢,明亮,情緒表現(xiàn)上不是特別清晰,學生不愿意聽,那么我看到這種情況解決的辦法是先編出一個與欣賞曲內(nèi)容相符的故事內(nèi)容,讓學生邊聽故事邊聽欣賞,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引導他們到音樂的情景當中去,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又如:在教學時,先欣賞《出發(fā)》,由《出發(fā)》引出歌曲教學《山谷回音真好聽》,學生很喜歡,也很興奮,那么下一次再碰到教學這一課時,我還會采用這種方法。在教學反思中記錄這些內(nèi)容會幫助你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在教學前心中有數(shù),怎樣教,采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對教學上又會上一個臺階,通過資源共享會讓自己和同事受用無窮。
四、 從課后反思中還能知道教學中的閃光點,以便繼續(xù)努力
課后反思不僅僅是查找不足,還是發(fā)現(xiàn)亮點,繼續(xù)保持的提醒。新課改中提到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學”上,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在反思中都能有體現(xiàn)。在教學《小動物告別會》時,因是一學期結束時的最后一節(jié)課也是歌唱表演,同時還是專遞課(通過視頻現(xiàn)場教授其他學校的學生)。歌曲難度大,考慮到學生年齡小,還沒有能力個人創(chuàng)編進行表演,我決定帶領全班學生從創(chuàng)編動作到分組分角色表演統(tǒng)一指揮,力爭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讓每一個孩子都進行表演。一組六組表演樂曲一,二組表演青蛙,三組表演燕子,四組表演松鼠,五組表演鯉魚,全班表演樂曲三。當最后一次表演時,與視頻中其他學校的孩子互相道別,此情此景學生都流連忘返,課堂效果極佳,讓學生完全了解了“告別”和“再見”的含義。這樣的教學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還會繼續(xù)使用。
每天我都認真記錄課后反思,我覺得,學習歌音樂這個學科完整的記錄教學成果,不論好與壞,整合起來均是第一手的教學資料。平時我會把其他音樂教師的反思搜集到我這,然后結合我的思路,取之長,補己短,既可資源共享又有自己的特色,還會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曉林.淺談小學音樂教學反思的點滴體會[J].成功(教育),2013(16):173.
[2]施紅梅.小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55.
作者簡介:
蘇春,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