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賓
【摘要】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是數學教師將抽象且復雜的數學問題化歸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并帶領學生一同走進這一生活現象模擬數學問題的場景,思考如何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習的興趣,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接下來,本文試著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教學運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通常教師都會督促學生做大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處于童年階段,他們沒有自覺性,也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更沒有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對教師的耳提面命產生了抵觸情緒,導致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難以產生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情境教學法應運而生。這種新興的教學方法,能使得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也活躍起來,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當中來。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在小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之后,他們才會主動地學習數學。所以,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就是由于情境教學法本身就帶有娛樂性,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使得學生可以在“玩中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所謂的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指的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對一些喜歡數學的學生來說,在進行數學學習時會比較輕松,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是更加快速。但是,也有一些學生學習數學很吃力,可能無論教師講解多少遍,他們還是很難快速地理解。面對這種情況,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
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要充分考慮其趣味性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且復雜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對于一些復雜、抽象的問題并不能發(fā)現其本質,因而許多小學生會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對于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整個學習過程也會比較吃力,最終導致學生無法從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提升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在教學設計中盡可能的去創(chuàng)設一些趣味性強的課堂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這一學科的學習動力。
(二)創(chuàng)建實踐性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貪玩、好動,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身心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情境。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與學緊密結合,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以及知識經驗水平,又要根據教材內容,準確把控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環(huán)境中,不僅能更好地理解書中抽象復雜的知識,還能增強其實踐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尺子量一下鉛筆、書本、橡皮擦、桌子或椅子等的長度,把所量物品的長度進行排序,看哪個最長,哪個最短,使其初步建立對于長度的概念。然后在實際操作中,把長度概念具體化,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長度的性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認識 1-100數字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先教會學生對于數字 10 的理解,然后讓每個學生帶 10 根小木棍。把學生分為 10 人一組,讓小組成員數一數他們小組總共有多少根小木棍。在數數的過程中,就會建立起學生對于數字 100 的概念,在實踐情境教學中,進行教學做一體化,讓學生在邊做邊學中,積累數學知識,豐富課堂學習體驗。
(三)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數學知識,學生在學習了書本中的知識后,要學會將其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我們的教學目標。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運算的時候,可以詢問學生早餐花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加起來總共有多少錢?;蛘呖梢耘e例,媽媽給了小明 10 元錢,讓他去買醬油,醬油的單價是 6 元,請問小明還剩下多少錢?班上總共有 50名學生,其中男同學有 28 人,那么請問女同學有多少人?這些生活中的實例,簡單又具體,可以讓學生對加減乘除產生直觀地體驗,切身感受到這些運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四)完善情境評價機制
在一些教師的認知中,情境評價方式只有師生評價一種,其給出的評價內容具有專業(yè)性,對學生的情境學習具有指導性意義,但單一的評價方式是十分片面的。由于情境教學的自由化,教師在講臺上難以對每個學生的情境探究情況有全方面的了解,導致評價千篇一律,沒有體現針對性。因此,教師要重視情境評價機制的完善,不斷豐富評價方式,使得學生能有效地彌補數學能力上的缺陷,有效提升數學學習水平,將情境教學法的積極作用體現出來。
教師要將師生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評價手段結合起來,將其作為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養(yǎng)分,引導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情境活動中來,高效完成知識點的積累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提高數學核心競爭力。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對于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意義重大,而為了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運用合理有效的方式積極引入情境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在情境中帶領學生去探究問題的本質和答案。
【參考文獻】
[1]吳振山.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03):120-121.
[2]劉偉偉.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靈活應用[J].小學教學研究,2017(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