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
摘 ?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就決定了“分層次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理念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懊嫦蛉w學生”的本質就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將眼光擴散到每一位學生身上,讓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徹底顛覆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并逐漸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充分促進每個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能主動探究并參與到生物學習中,讓初中生物課堂煥發(fā)生機。這不僅是目前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現(xiàn)在廣大教育者實際教學中應該抓住的重點。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生物;學習效率;教學優(yōu)化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是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部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教育學家們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方法,其中分層教學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了促進初中生生物應用能力的提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層教學模塊的開展,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素質的提升及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實現(xiàn)其自身學習效率的提升,從而實現(xiàn)初中生物課堂整體教學效益的優(yōu)化。
一、關注學生分層,努力做好以生為本
學生分層,簡單的說就是以學生自身的學習性格、愛好、學習能力、認知方式等為主要依據,將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并根據學生層次的不同,來制定和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方案等。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學生已經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為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就要努力做到深入研究教學目標及大綱,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層,進而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的,做到真正的以生為本。那么教師應當如何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呢?首先,充分觀察學生、多與學生交談,然后再以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積極性等為基礎,進行相應的劃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具有自己個性的個體,為此,每個學生之間就會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差異。像是有的學生學習好的原因就是自主性和學習能力強,但是對于一些生物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就算是其再努力學習,也無法使得生物成績得到有效提升。學生的這些區(qū)別都是需要教師在觀察和交談中才能發(fā)現(xiàn)的,為此,教師就要制定周期性的師生面對面的交談活動。這樣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能有效地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進而愛上生物、實現(xiàn)生物素養(yǎng)的提升。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關注學生在發(fā)展中產生的變化,并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實現(xiàn)教學上的有的放矢。具體過程為:在新學期的開始,教師就可以實施“走班式”的教學,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習慣等,將學生學習能力強、自主性高劃為A層、將學習能力一般的劃為B層、將學習能力和水平差的劃為C層,然后分層制定教學計劃,并在一段時間后,對學生的分層進行調整。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有效地使每個學生都有所進步和發(fā)展。
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實施初中生物的分層教學
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的實施的主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進,后進生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yōu)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如:在“昆蟲的激素調節(jié)”一節(jié)的教學時,對A、B層可以直接結合教師的課件進行自學,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昆蟲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激素種類有那些?生理功能如何?對中等生B層可根據教師課件中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或采取分組討論,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優(yōu)等生A層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啟發(fā)他們學會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另,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同一練習分層要求。如課本上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部學生掌握,做這類題時對A班沒有難度,教師要求他們獨立完成,而B班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必須加強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練習時還可以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不同的層次作業(yè)的數量有區(qū)別。
三、從教學程度出發(fā),對復習進行分層
因為所學的知識、掌握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復習時,也要進行分層教學法。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為例,教材中有一章是關于《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復習的內容主要是植物、動物的生殖與發(fā)育的不同。相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概括進行復習,分為動物和植物兩類,動物中又分為昆蟲、兩棲類、鳥類等,在復習過程中對兩者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理解的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索自己在這章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來說,則需要進行細致的講解,它們生殖、發(fā)育的具體過程。通過這種細致的復習,加深學生對于之前知識所學的影響,記憶深刻,將重點和難點指出,為學生講解。
四、以教學評價結束,對評價進行分層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需要與之配套的教學評價來進行檢測。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評價方式也很不科學,只注重學生的卷面成績,而不看重學生的能力。長期以往對學生造成一種錯誤的導向思維,讓學生認為只要在卷面中取得好成績就是好學生。因此,分層教育中,也要包括對教學評價方式的分層。對于不同階層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給每個學生以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價,讓學生能夠在評價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積極性,進步深入探索努力學習。
五、結束語
總之,分層次教學法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全體學生的認知能力,適當激發(fā)中高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注意保護后進學生的求學自尊,不忽視任何一位學生。生物學是一門走在時代前沿的學科,有些知識需要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的輔助才能掌握。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深入淺出,針對初中生的特色使用分層次教學模式,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曉燕.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分層小組合作[J].試題與研究,2019(32):87.
[2]吳莉莉.分層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9(0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