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得到進一步的改革和優(yōu)化,小學階段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教師就需要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當中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討和思考,從而進一步得到能力的鍛煉和延伸,得到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本文主要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來進一步幫助學生得到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將培養(yǎng)目標停留在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地是,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能力、邏輯思考能力以及其它對自己成長和發(fā)展有意義的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的時候?qū)W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能夠圍繞一個清晰的教學目標所開展,并幫助學生得到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1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當中的意義
由于小學生思想、心理各個方面還不夠成熟,因此小學階段正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及端正行為品德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個階段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對英語單詞和句子進行學習,并對基礎知識進行反復的練習以達到掌握,還需要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得到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自己對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逐漸能夠得到激發(fā),并能夠跟教師形成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在這種自主探索和思考的過程當中,得到自己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小學生未來的英語學習都是很有幫助的。而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夠啟示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更深層的知識進行探索,對語言和思維之間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語境,這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理解英語文章有很大的益處,因此下文主要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2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簡述
2.1聚焦主角,激趣導入
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當中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中認知是第一個方面,主要指學生對基礎知識,比如:英語詞匯或者句式的了解和認知,而第二方面主要是指非認知,是指學生能夠透過知識去看待事物的情感,以及所包含的價值觀等內(nèi)容,這對于學生理解和學習英語故事是很有幫助的。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實際需求,這樣在這個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引入學生容易感興趣的故事類型,這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有很大促成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適當引入一些懸念,讓學生對故事產(chǎn)生求知欲,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能夠迅速收集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但是在引入英語故事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聚焦主角,也就是需要講解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迅速了解到重點內(nèi)容。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顏色”內(nèi)容章節(jié)的教學時候,就可以提前根據(jù)不同顏色制作成相應的卡片,可以將“紅色red”、“黃色yellow”、“藍色blue”以及其他顏色分別涂滿卡片,然后在學生面前依次排開,讓學生調(diào)動自己視覺判斷能力,對顏色之間進行初步區(qū)別。然后教師可以拿起一張卡片示范性造句,例如:拿起紅色卡片說“I?like?red,apple?is?red”,讓學生思考這種故事模式,教師可以在第二次示范性朗讀的時候,將最后一個單詞留給學生來讀出來,“I?like?——.Apple?is——”?這樣就能夠吸引學生對“red”這個單詞進行聯(lián)想記憶,對紅色和蘋果之間進行回憶,自然就能夠記住這個單詞了。
2.2?關注過程,推進情節(jié)
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習和理解故事的過程,而不是將教學目標放在挖掘故事梗概和主旨上,更重要地是引導學生得到邏輯思維的開發(fā)和訓練。首先需要重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需要加強語言和思維之間的聯(lián)系,思維促進學生對語言的掌握,而語言的使用又幫助學生加強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因此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注重挖掘知識的潛在“思維訓練點”,從而讓學生可以針對某一詞匯或者句子進行深入的思考,并將其合理地運用。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思考,對其中產(chǎn)生的重點詞匯和句式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在進行“方位介詞”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對“on”、“under”、“beside”……之類的英語詞匯進行學習,然后要想加強學生對不同方位介詞的使用方法進行掌握,就不能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興趣,還會造成學生對詞匯之間的區(qū)別產(chǎn)生混淆。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小故事,比如教材當中的“康康找書包”的小故事,康康向爺爺奶奶發(fā)問自己的書包在哪里,提問:“Where?is?my?bag?”爺爺奶奶的回答都找不到自己的書包,因此明顯是錯誤的,最后康康在自己背上找到了,鬧了一場笑話,但是對于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科的興趣是很有幫助的。其中爺爺奶奶分別使用“under?the?desk”和“on?the?bed”兩個句子來描述書包放的位置,這u讓學生對“under”和“on”兩個介詞所表示的與事物的關系進行了了解,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對這種事物存在關系進行掌握,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方式對其中的介詞達到有效的記憶。
2.3解讀文本,深挖細品
教師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主對閱讀題材進行自主閱讀和思考,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或者喜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文章內(nèi)涵進行積極大膽地思考,并跟隨教師的引導參與討論和思考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理解文章真正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義。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對教材當中的英語故事進行延伸教育,適當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并對其中的重點詞匯和句式達到掌握。比如:在進行“水果“這一章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在卡片上寫下自己喜歡的水果的英文名稱,然后可以根據(jù)教材當中的句式去造句,可以拿著香蕉的卡片說“This?is?banana,I?like?banana”,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水果名稱進行造句,之后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卡片交換,讓學生得到一張別人所喜歡的水果卡片,并對上邊的英文名稱嘗試閱讀,并使用這個單詞進行造句,比如:“This?is——,I?like?——”,或者是“This?is?——,I?don’t?like?——,but?I?like?——”這樣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對各種類型的水果的英文名稱都進行學習,還可以在這個實踐的過程當中對知識達到更深的理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注重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階段教學工作當中的意義和作用,積極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注重引入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英語故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在了解故事的過程當中逐漸對詞匯和句式進行廣泛地積累,在自主思考和嘗試翻譯的聯(lián)系當中,調(diào)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芳.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讀與寫,2019(03):15
[2] 練泉.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三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10):99.
[3] 馬紅娟.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8(05):65
(作者單位:西疇縣興街鎮(zhèn)龍坪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