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輝
摘要:學生時期的德育教育幾乎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軌跡,因此,學生時期的德育教育是尤為重要的。由這個原因出發(fā),教師在授課時應當有目的有意識地將德育內容灌輸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從課程中了解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素養(yǎng)。除此之外,德育教育更是我國的成人之本,為使我國成為一個強大且獨立的國家,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師應當抓住課堂上的時間,不僅要將課堂內容完完整整的教授給學生也要讓學生明確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總之,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當承擔起應付的責任,將學生教導成對國家對世界發(fā)展有益的良好公民。
關鍵詞:德育教育;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積極人格;強化民族自信;增加社會責任
中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的教育。教師在教授課程時一定要緊抓德育教育的本質,從根源上使學生成長為高素質的人才。本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經驗,對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有效滲透進行一番簡單的探討,希望能給廣大教師和學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格
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向一定是積極樂觀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時一定不能夠用陰暗骯臟的事情拿來舉例,一定要挑選正確的素材和案例,使學生更多的感受到這個世界上的純潔與光明,讓學生能從這種氛圍中自發(fā)形成一顆友善樂觀的心從而培養(yǎng)出自身積極活潑的人格。
例如,在教授“富強與創(chuàng)新”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就應當使用積極的實例來鼓舞學生堅持創(chuàng)新來走出富強,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格。在課程的一開始,教師應當首先向學生說明課程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國家為什么需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又為什么會使人走向富強;之后,教師便可舉例說明“馬云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屢遭碰壁,但他依然堅持不懈,用新穎的創(chuàng)意及創(chuàng)新的想法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聚美優(yōu)品的創(chuàng)始人大膽嘗試,用自己為自己代言,打開了國內新的市場”,這樣一樁樁一件件強有力的事實會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力量以及良好心態(tài)的重要性;最終,教師便可總結發(fā)言“創(chuàng)新的想法與行動固然是重要的,但信心與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更是富強路上不可或缺的,每個人都應當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如此,學生將能在學好課程的基礎上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
二、強化學生民族自信
德育教育的根本則在于治國,為了使學生成長為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社會的人才,德育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也是一項頗為重要的內容。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偉大與和諧,學生才能擁有強大的民族信心,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在獨自前行的路上才能夠感受到祖國的保護與關懷。
例如,在教授“建設美麗中國”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便應當將近幾年祖國的改變一一展示給學生看,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祖國的不斷強大。教師可以從交通、環(huán)境及人文三個方面來向學生展示祖國的改變。關于交通,從前的中國只能靠基本的陸路和水路來通行,如今的中國不僅高鐵四通八達還能在極具挑戰(zhàn)的環(huán)境中開出一條路來;關于環(huán)境,從前的中國絲毫沒有保護環(huán)境的概念,如今的中國卻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口號貫徹到底;關于人文,以往的中國不太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如今的中國將傳統(tǒng)作為生命。由此看來,祖國一直在發(fā)展一直在前進。這必能培養(yǎng)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增加學生社會責任
每個人都應當為這個社會負責,都應帶為了建成一個美麗的社會而做出應盡的努力。中國學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實為社會意識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學生一定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的教育。
例如,在教授“參與民主生活”這部分內容時,教室就應當讓學生從公民的身份出發(fā),明確自己應當為這個社會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在課程的一開始,教師便可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社火的發(fā)展對我們個人來說是否有影響”,有的學生可能會覺得影響很大,有的學生則會覺得自己一直待在學校是無法被社會所影響的;了解了學生的想法之后,教師就應當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了解到社會環(huán)境與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因此,每個學生都有責任來將這個社會建設的更沒更好。這樣一來,學生將會對社會與自己的聯系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他們也會更加清楚地感知到幸福生活是要大家一起創(chuàng)造的,以此學生也會對這個社會更加具有責任感。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對處在三觀懵懂時期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當抓住這個使學生變得更好的機會,通過在課堂上增加部分德育教育內容來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其重要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形成積極人格,通過對課堂內容的學習來增強民族自信心,由不了解社會到了解社會建立起社會責任感。如此一來,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會有一個質得飛越,祖國也比將會在這樣的基礎上建設的更加完美和諧。
參考文獻:
[1]余先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
[2]付嶺.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德育生活化教學方法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