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煥
【摘要】 ?在《英語課程標準》要求下的英語課堂為學生提供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形成開放、包容的性格,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全球化驅(qū)動下,英語教學應時代改變而發(fā)生傳統(tǒng)性改變,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更注重跨文化的交際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 ?跨文化 交際能力 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3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207-01
跨文化交際是一個廣泛的范疇,此處的跨文化交際主要著眼于“國別研究,集中于一個國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缥幕浑H包括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社會交往、人際交際等。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在各國文化交匯碰撞的時代,學習外語是不容忽視的。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為學生學習外語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一、為何要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
1.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文化中最深層的一部分,Clyde Kluckhohn這樣定義價值觀:“個人或群體所特有的一種顯型或者隱型的認為什么是可取的觀念,這一觀念影響人們從現(xiàn)有的種種行為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選擇”。Samovar和Porter認為:“價值觀通常是規(guī)定性的,文化價值觀確定什么是值得為之獻身的,什么是應該恥笑的,什么樣的事件會使人們團結(jié)起來。最重要的是文化價值觀指導人們的看法和行為。”綜上定義可以看出價值觀對于個人和社會有著導向作用,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尤為重要。
隨著洋文化的傳播,以及一些商家為推廣產(chǎn)品獲取利益,一些節(jié)日被過度消費,極易誤導一些價值觀還沒形成的小學生。就以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為例,如果不清楚認識到圣誕節(jié)的意義,很多小學生就會跟著廣告過分崇洋媚外,大肆慶祝圣誕節(jié),反而對于中國從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態(tài)度冷淡。因此,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教師從英語教材中找準切入點,正確灌輸西方節(jié)日的意義和西方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
2. 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中國與世界接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必然給群眾帶來不同的影響。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學習和弘揚母語是維護民族的尊嚴。但是并不代表只能學習漢語。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學好英語,從小學生開始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正確學習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文化,能學到其他國家的先進知識、技術(shù),進而為本國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做出貢獻。
同時,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精神永不滅,教師在傳道授業(yè)中加強對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能激發(fā)學生們?yōu)樽鎳鴪笮ФW習英語的熱情,兩者互為推動,缺一不可。
二、如何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
1. 靈活運用課堂小視頻讓學生體會文化差異
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場地,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利用小視頻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讓學生體會英語文化的不同。
以LANGMAN ENGLISH 1A Chapter 6 為例,該節(jié)內(nèi)容主要學習服裝:T-shirt、shirt、 dress、skirt、shorts、jeans、trousers。這些單詞都是日常生活常用單詞,課堂上除了教授本節(jié)單詞,還可以通過一些視頻來擴展知識,讓學生學習更多外國文化。比如,在學習完這節(jié)課后,我們可以播放一段米蘭春季高定服裝秀,在模特們展示衣服時,請學生用英語說出模特所穿的是哪一種類服裝。另外再播放一段展示中國旗袍服裝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外國服飾的同時,鑒賞中國傳統(tǒng)服飾。最后利用課堂15分鐘,選出一名主持人,其他學生當模特,運用所學句型:Here is xxx. Her ____(服裝) are_____.(顏色) 來介紹模特所穿的服裝。通過活潑的形式,學生們不僅學到知識以及體會到不同國家所穿服飾的不同,還能將這些知識運用于實際,體會文化差異。
2. 舉行各種英語節(jié)目引導學生接觸不同外國文化
學習無處不在,學習不限制于傳統(tǒng)課堂,更應用于實際生活。而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英語學習中通過舉行各類有趣的活動節(jié)目定能引導學生了解外國語言的魅力,從而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外國文化。
以本學校為例,學校秉承“生本教育”的理念,為培養(yǎng)面向現(xiàn)代化的學生而
努力。在開始英語課的前提下,我們學校舉辦英語配音、英語歌劇、英語唱歌、英語課文劇等比賽,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也能讓學生增強跨文化意識。
3. 引導小學生接觸外國文化材料
文化培養(yǎng)是一種慢慢滲透的過程,因此特別需要周圍環(huán)境的熏陶。教師在課堂上教授英語課程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為學生營造學習外語的場所。以本校為例,學校開設(shè)如Happy English、英語電影鑒賞,英語動畫配音和聽歌學英語等英語特色課程。以Happy English 課程為例,該課程主題包括:Festivals、Different colors、Foods、Clothes等,這些課程從不同方面向?qū)W生介紹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同時也引導學生們逐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只有正確理解與評價文化差異,才能在實踐運用中達到跨文化交際的培養(yǎng)目的。
結(jié)束語
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式、學習工具以及學習理念相對應地變更,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從小學生開始,真正做到“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學”“語言教學融入生活實踐”中,從而切實讓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M].2017年,第7頁.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M]. 1997年, 第532頁.
[3] 胡文仲.《文化與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M].1994年, 第558頁.
[4] Larry Samovar and Richard Porter.(1995)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2nd ed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