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菊花
摘 要:數(shù)學是一種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小組學習作為一種社會性較強的學習形式,對數(shù)學學習并不是普遍適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更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即使是小組合作,也必須建立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基礎之上。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shù)學教育;合作教育
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同時根據(jù)所在班級的實際情況,對課上所要解決的問題作一個估測:哪些問題是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哪些問題是需要通過合作交流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才能解決的,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是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千萬不要為了小組合作而小組合作。那如何使合作學習成為有價值、有成效的學習活動呢?
一、優(yōu)化組合,增強合作信心
學習小組,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即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
各組間力求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地展開小組競賽。小組中的成員要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和互相關愛的真摯情感,增強自信心。
二、教師要把握開展合作學習的內容及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力量和個人責任,充分發(fā)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shù)匕盐諘r機,遇到有討論價值的內容,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合作學習成為需要,而不是為了走形式而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圓的認識》這一課中,我先借助實物揭示出“圓”,讓學生感受到圓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再引導學生借助“實物”“圓規(guī)”等多種方式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征,并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把握時機,根據(jù)內容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小組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直徑、半徑、圓心等概念,同時掌握圓的基本特征。又如教學“年、月、日”一課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預習題:小丹今年10歲,過了10個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從出生到現(xiàn)在過了三個生日,請想一想 ,小冬今年幾歲?學生看了題,有的草率地說:“3歲。”有的馬上產(chǎn)生疑問:“妹妹8歲,哥哥怎么會才3歲呢?”有的甚至問我是不是把題目寫錯了。疑惑之際,我說:題目沒錯,小冬到今年確實才過了三個生日,為什么會有這樣情況呢?請大家預習“年、月、日”這部分內容,小組內部先進行探究,看哪一組先得出其中的奧秘。這樣誘導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去合作討論,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共同探索、合作解決問題的求知欲望。
三、讓合作小組參與課前預習預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而預習是否主動也會影響預習的質量。
但是一些同學缺乏預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無視預習,到課堂上疑點重重,感到吃力。我讓合作小組積極參與課前預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調動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有時鑒于小學生思考時易出現(xiàn)隨意性,預習前,教師可根據(jù)教材特點設計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組里交流解決,比一比,哪組同學學得好,誰是小組中表現(xiàn)最棒的人。學生為了表現(xiàn)自己,認真地進行預習,這樣在教學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指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形成技能
要使合作學習真正發(fā)揮其優(yōu)點,達到教學的高效,還應掌握一些合作學習的技巧。通過近一年的實踐,筆者摸索出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技巧,供大家參考。
首先是讓學生學會傾聽。在小組交流一人說時,要求其他人專心地聽,聽聽別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想的不同,和別人有不同意見時要聽完別人的發(fā)言后再發(fā)言,不要打斷別人的發(fā)言,一人說完同組其他同學也可補充,進一步完善。
其次是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合作前應該讓學生明白,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只有獨立思考后才能有自己的觀點、想法,為合作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統(tǒng)計與可能性》這課中,學生通過生活經(jīng)驗和討論得知訂做校服不能根據(jù)每個同學的身高,引出需要分成大、中、小號。接著教師問: “那么現(xiàn)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可以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一下。”這里教師就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學生沒有經(jīng)過思考,思維就缺乏素材, 討論只能流于形式。我認為這里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形成一個思維雛形,再通過合作交流完善自己思考的內容,或在交流中改變錯誤的想法,這樣學生就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討論自然能提高一個層次,效率更高。
再次是讓學生學會交流。交流可使思維上升到語言高度, 在交流時可采用輪流匯報的交流制度,這樣可以避免優(yōu)生“一言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yǎng)學困生敢說的勇氣。
最后教師要在巡視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教師一定要參與到合作當中,在學生出現(xiàn)解決不了的問題時,要及時給予點撥,要巡視并在巡視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閃光點,為小組合作后的交流做好準備。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是一種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發(fā)現(xiàn)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結合新課程理念去研究并解決這些問題,優(yōu)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筆者相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誠實守信、競爭意識、團隊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藝術等現(xiàn)代人的合作品質都能得到長足的展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