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珍
【摘要】良好的習慣是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的一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為班主任,必須在開學不久就盡快地掌握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并要做到以身作則、明確要求、獎罰分明、持之以恒,同時借助各種活動,強化訓練,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形成自律,通過家?;?,不斷鞏固成果,最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習慣養(yǎng)成;制度;家校互動
亞里士多德說過:“習慣實際上已成為天性的一部分?!睈郾瓤颂┑抡f得更明確:“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決于天性,而取決于人的習慣?!庇纱丝梢?,良好的習慣是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而小學階段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學生的一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小學生生源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可謂參差不齊。雖然在學前階段,也接受過養(yǎng)成教育方面的啟蒙,但大都是一些簡單、直觀的模仿,是缺乏自覺意識和理念控制的一般性訓練??缛胄W,他們才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換一個角度來說,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他們容易被自己經(jīng)常接觸的事物形象所影響、所感化,進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們平時經(jīng)常所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摸清情況,打下基礎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币氪蜈A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之戰(zhàn),作為班主任,必須在開學不久就盡快的掌握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做到兩摸清:一是摸清家庭情況。原生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是深遠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修養(yǎng)、家庭的氛圍,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言行舉止。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尤其是特殊家庭的情況,就可以對學生展開相應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打下堅實基礎,也以便對特殊學生開展針對性教育作出相應的調整。比如我班的小南,來自單親家庭,與父親生活,據(jù)了解,父親對他的教育喜歡簡單粗暴,用暴力解決問題,這樣一來,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用語言溝通,喜歡用拳頭說話。因為筆者了解到這樣的情況,就能對這個孩子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展開“因材施教”的引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摸清好的典型和壞的表現(xiàn)。低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比較,更喜歡模仿,作為班主任,也要挖掘學生行為習慣的閃光點,給全班學生樹立正面的形象,并且對正面典型要大肆宣揚,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也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所在,了解問題的原因,以便適時適當進行引導,這樣就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身作則,明確要求
班主任是除了家長以外,是與學生相處時間最長、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一個人。班主任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虼?,班主任必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班主任的講話方式、講話內容,甚至一個輕微的動作都是學生模仿、學習的內容。例如,筆者平時在使用完粉筆之后,都喜歡在遠處扔回粉筆盒,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動作,學生看見了,爭相效仿,結果很多學生在用完粉筆之后都喜歡扔回粉筆盒,結果導致講臺到處都是粉筆頭。由此可見,一定程度上,班主任的修養(yǎng)決定著班級學生的整體素質。此外,“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班主任應該在開學初,盡快完善相關的班級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例如,制訂《班級公約》《班級管理體制》等制度,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應該怎么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在班級的公布欄張貼。并且要在班會課、隊活動課上,與學生深入學習、反復強調,甚至班主任親自示范或播放小視頻,也可以通過板報的方式,讓學生在心中對行為習慣的細節(jié)要求有清晰而全面的認識。
三、借助活動,強化訓練
低年齡段的學生,天性好動,認知能力相對單一,喜歡直觀的認知方式。單純靠說教和反復強調,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開展適當?shù)幕顒?,會使教育效果更佳?;顒拥姆绞讲荒苓^于單一,可以有以下幾種:一是比賽型的活動。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小孩子喜歡比較,好表現(xiàn)。那么班主任就可以不定期開展系列的評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氛圍,逐漸地,也就能夠形成良好的班風;二是實踐型的活動。學到的未必知道怎么做,那么就開展相應的實踐訓練活動。例如,開展課堂常規(guī)訓練,可以利用一節(jié)課甚至幾節(jié)課,讓學生知道上課應該怎么坐,回答問題要怎么舉手,有事要怎么報告等。例如,排路隊的訓練,怎樣排隊,下樓梯要怎么做,遇到突發(fā)情況應該怎么處理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就能老師教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自我管理,形成自律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千絲萬縷,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夠很細致地管理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那么,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說是讓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如虎添翼。班主任可以制定學生自我管理細則,列出細化的要求,讓學生每天自我監(jiān)管,對照細則,能做到哪些?做到的打鉤,做不到的就打叉。要求家長簽名、班主任簽名以及學生本人簽名,并且要進行階段性總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著、成長著。也讓學生知道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該怎么改變。慢慢地,學生就會形成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會慢慢地形成這種自我約束的自律能力。
五、獎罰分明,持之以恒
小學低年級段的孩子普遍自我意識比較強,好表現(xiàn),比較喜歡得到老師的肯定。那么適當?shù)?、適時的表揚獎勵,很有必要。例如,每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一個總結表彰。表彰的方式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隆重。讓學生有一種榮譽感、成就感。他覺得表現(xiàn)好就會受表揚,那么他肯定越來越渴望得到表揚,越來越進步,也可以通過發(fā)信息告知家長,通過家長轉告給孩子。這樣一來,好的習慣就可以得到不斷地強化。只有表揚,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對行為習慣表現(xiàn)得不夠好的學生,我們也不能簡單粗暴地進行說教,甚至是體罰。首先,可以通過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習慣進行一個反思、總結,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xiàn)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然后針對表現(xiàn)不夠好的方面,可以做出一個讓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懲罰他,比如,有學生衛(wèi)生習慣不好,喜歡亂扔垃圾,我們就可以罰他去搞衛(wèi)生;有學生喜歡上課講話、開小差,可以罰他在講臺上給同學們講個故事,或者唱一首歌。這樣一來,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可以接受老師的處罰方式,對學生不好的行為習慣就有一個很大的改進作用。筆者調查過很多對學生進行賞罰教育方式的老師,他們開始做得很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持之以恒,結果呢,本來取得了一些教育效果,就是因為不能堅持,起了反效果,學生覺得老師是一個言而無信,半途而廢,不能持之以恒的人,逐漸地,就會對老師失去了信任。
六、家?;?,鞏固成果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跟在家里的表現(xiàn)是截然不同的。也有很多家長反映過,他的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得很好,但是在家里非常不聽話。那么,出現(xiàn)這種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校不能很好地溝通,沒有互通信息。家?;邮谴龠M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一個重要橋梁。作為班主任,應該好好地運用好這座重要的橋梁。班主任可以利用電話、信息、微信群、校訊通等網(wǎng)絡通訊手段,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或者其他的動態(tài)反饋給家長。當然,家長也可以把同樣的信息反饋給班主任,這樣一來就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家?;有Ч?。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和在學校的表現(xiàn),班主任跟家長都有一個很好的了解,方便班主任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作出相應的調整,或者有針對性的教育。也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等活動平臺,讓家長和老師進行一個深入的對話,深刻的交流,那么這樣一來,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效果,就能夠得到有效的鞏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長年累月的工作,需要班主任無限的愛心和耐心,還要有效的策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亞里士多德,吳壽彭(譯).政治學[M].商務印書館.
[2]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編譯).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