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也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一方面要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以及模式,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須馬上處理的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個核心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學習以及掌握語文教育內容,其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時閱讀能力的提升,還能增強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能力,讓其寫作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以讀促寫;教學實踐
在小學語文學習里最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是寫作,其也是對語文知識的綜合使用,能夠傳達我們的想法、情緒,和其他人進行溝通。在小學語文考試中,作文的分值也很高,但是很多小學生的作文都非常套路式,很多都是參考范例作文來寫的,教師在教學中也是以講解范文的結構來進行的,教育成效不大。由于教育改革的推進,很多教師開始使用閱讀促進寫作能力提升,將讀寫密切聯系在一起,彼此推動,開展閱讀課程的時候將寫作環(huán)節(jié)導人,一方面能夠強化小學生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提升他們寫的能力,一箭雙雕。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提升寫作教學的效率,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而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寫作教學導入閱讀教學中,由此提升教學效率。語文教學大綱清楚地提到:“學生開始學習作文。要練習寫簡單的記敘文,還要根據日常需要,練習寫觀察日記、讀書筆記、書信等。”要讓學生形成“留心周圍事物,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見聞和想象寫出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但是現在,重視閱讀不重視寫作的教學方式依舊屢見不鮮,讀和寫是獨立存在的,教學過程中各種閱讀實踐不斷進行,表面看頗有成效,但是寫作教學的開展卻問題很多,不少學生提到寫作就很厭煩,不知道怎么進行,無從下筆,就算寫出來了,文章也很簡單,缺乏案例,遣詞造句沒有特色和藝術感。
從根源而言,就是學生閱歷太少,積累的素材太少,對所學的內容無法靈活運用,表達能力弱,邏輯性不強;同時學生也沒有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缺乏寫作的基本技巧,不知道寫哪些內容,如何去寫,這樣就讓他們面對命題作文時不知道怎么起筆。想處理好上述問題,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使用水平,就一定要把讀和寫融合在一起,讓其彼此促進。在開展閱讀教育的時候導人寫作相關的內容,是符合學生的特點,也是符合寫作規(guī)律的,通過閱讀學習優(yōu)秀的作品,通過寫作進行模仿,由模仿到固化,再到靈活應用,符合所有學習的規(guī)律。
二、小學語文閱讀促進寫作教學目標達成的方法
(一)找到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點
大文豪魯迅提到:“文章怎么做,我說不出,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從這句話我們能夠知道,想要提升寫作能力,除了頻繁地練習寫作以外,更多地開展閱讀活動也很重要。后者是前者的基礎,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汲取營養(yǎng)、積累素材,我們應該帶著“這篇文章對我的寫作有什么借鑒作用”的想法開展閱讀學習,通過閱讀找到寫作的方向,同時讓閱讀和寫作彼此促進。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都應該提前設置好目標,同時制定好行動計劃,最后還要進行“復盤”。例如,在《廬山的云霧》這課中,描寫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時,描寫角度從上而下,從山頭到山腰再到山谷。通過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展現廬山云霧的形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和修辭手法,學習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作的,再進行仿寫訓練。隨筆寫作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拋出一個話題或題材,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進行寫作練習。隨筆練習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變能力。
(二)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這也符合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其中分組學習的方式最為適合。依照學生學習情況、個性進行分組,并且選出組長,制定好激勵方案和管理方案,提升組員的主動性。在小組內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先自學,再彼此溝通學習,然后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和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后,進行修改。如此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提高他們的語言使用能力。
(三)從閱讀切人,通過閱讀促進寫作
寫作需要閱讀的促進,因此大量閱讀就非常必要。所謂大量閱讀就是讀更多的書,以及反復閱讀的意思,只有讀得多了,學生才會知道怎么去寫,怎么組合素材,怎么去破題,怎么去使用詞語句子。所以,讀文章時要認真仔細,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聯系自己的實際對照閱讀。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這種題目是什么體裁的文章?中心詞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讓我寫應從何人手?讀文章的過程中,想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立意謀篇的。讀完后再想想,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與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異,等等。通過琢磨咀嚼,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當然,也應該重視課外閱讀,如果說課內閱讀是授之以“漁”,那么課外閱讀則是求之以“魚”。為了提高寫作能力,達到言之有物的目的,這就要求學生平時要有意識地積累,為寫作打好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中最關鍵的一個部分就是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教學的同步、整合,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激發(fā)。學生在進行讀的訓練的時候,會自動地去思考這篇文章有哪些結構、哪些是可以用在自己作文里的素材以及它傳達的意思。所以,大量地進行讀的訓練能夠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累積很多素材和知識,對于寫作也有很大的好處。
(責編: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