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駿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學習方面的出眾能力,還包括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易事,由于小學生的自主意識雖然已經萌發(fā),但在生活和學習中仍需要他人的引導,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并逐漸淡化這個角色,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從而主動進行探究與發(fā)現(xiàn)。
關鍵詞:小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學實踐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關系到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情況,還關系到學生的終身學習,為學生的長足發(fā)展做足準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合理采取教學手段,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感知到學習的魅力,從而愛上學習。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解,提出以下幾種能夠在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設置預習環(huán)節(jié),尊重學生的學前體驗
往往預習因為要求學生反復查看課本內容而引起學生的反感,為激發(fā)起學生的預習興趣,教師可以從新興教學手段的應用入手,如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預習微視頻,學生根據教師在視頻內的講解或是視頻呈現(xiàn)的畫面進行預習。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視頻形式的預習所吸引,可以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為進一步突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過后將自己的預習體驗進行記錄,包括預習的主要內容,自己明確掌握的內容以及存疑的內容,使學生明確自己的預習進度和學習能力,滿足學生掌控自己學習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微視頻的設計需要教師親自錄制,這需要教師能夠熟練應用錄制軟件并合理剪輯,保證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能夠得到享受。另外,預習內容的設計必須針對學生進行,教師應嚴格把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基礎的知識容量,保證微視頻能夠在幫助學生喚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涉及新知識的透露,做好新舊知識的連接工作,使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既不感到難以接受、難以理解,又能體會到新知識的產生過程。
二、開展競爭項目,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生對于競爭性的游戲或是教學活動比較感興趣,一是由于學生的好勝心較強,喜歡在比賽或是活動中爭搶第一,二是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較強烈,且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以競爭性項目刺激學生的參與欲望,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的較好的教學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競爭性的游戲或項目進行整合,通過相應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要求學生完成相關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學會從大量材料中選取有利于自己探究的材料,在分析材料的同時能夠根據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促進學生自我選擇能力的提升。
首先,學生在課前通過預習對于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幾個簡單的提問探清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使學生有自我表達的機會。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和本節(jié)課涉及的重點內容進行問題的設計,注意問題要關注到全體學生,使學生都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再次,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查找和收集,并結合自己在課前的預習內容對于問題涉及的所有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和篩選,完成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再次,學生根據自主學習的需要選取材料,并盡可能地提出多的猜想,不斷利用擺證據的方法來推翻或證實自己的猜想,這個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體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到學生的自主學習進程,并在學生遇到“死胡同”時給予些許幫助,可使用引導性的話語,但學生還是要經歷證實猜想正確與否的過程,使學生經歷完整的知識探索過程。最后,學生將自己的探索過程作一簡單記錄,教師要選取幾名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最終探究的結果,為學生增加表現(xiàn)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三、師生總結討論,提高學生的自我總結能力
囿于小學生的年紀,其思維能力發(fā)展與成人的差距較大,僅憑學生的自我總結學生頭腦中無法完整的呈現(xiàn)知識的脈絡結構或是知識的產生歷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總結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掌控自己學習進度,明確自己學習情況的需求,還能利用教師的引導和指點使得學生全面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以及各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自我總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還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師生的總結環(huán)節(jié)不僅包括學生的自我總結與教師的引導性總結,還應當包括討論,這種討論可以是小組內部的討論,也可以是全體師生共同進行的討論,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授課內容和教學時長自行決定。小組討論主要是學生在小組內部暢所欲言,不僅發(fā)表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獲得的勝利,還應參與他人的學習成果分享,了解他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必修課。此時,教師應該參與學生的討論與分享,將自己和學生的角色融為一體,并適時提出贊成或不贊成的意見,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穩(wěn)步的進行。全體師生的討論有時略顯雜亂,教師需要做好課堂紀律的管理工作,引導學生養(yǎng)成別人發(fā)言時不打斷、認真聽的習慣,幫助學生意識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全體師生的討論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學習風格進行提問,使課堂上盡可能的呈現(xiàn)出更多的色彩。除去學生的自由表述,學生還可以對同學的學習方法提出質疑,并提出自己質疑的原因,在雙方精彩觀點的碰撞中,學習自然也會朝著更加嚴謹?shù)姆较蚯斑M。
總之,學生自主能力能否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取決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是學習活動主體的概念,結合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為學生設置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同時,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于教師的指導比較依賴,教師可以逐步撤除教師作為腳手架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平穩(wěn)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冬宇.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8(33):26.
[2]張夢,喬芳芳. 淺析小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新通信,2018,20(12):185.
[3]王茂堅. 淺析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