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不僅僅是小學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是其他學科知識學習的前提保障,更是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新課改背景下語文學科的教學比重不斷上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相結合,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這也是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發(fā)展趨勢。為提高小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結合語文素材進行科學高效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析能力;綜合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小學是學生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思維認知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語文在小學教學體系中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教學比重,無論是漢字的拼寫認讀還是閱讀寫作都是其他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并將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必要性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影響著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1)小學生年齡較低,認知水平不足。對于復雜的文字組合以及深層次的語文素材小學生無法快速地理解和掌握,嚴重限制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進行講解和分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降低。
(2)小學生的自制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往往無法保持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經常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以及學習效率低下的狀況,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況,詳細的理解和記憶,這樣才能夠保證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高效性。但受到小學生年齡特點以及性格因素的影響,在課下也無法及時的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及課前的預習內容,影響到了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3)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缺少創(chuàng)新和完善。
語文知識的講解、學生的理解記憶以及課后的復習以及預習構成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模式,過于單一和陳舊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缺少創(chuàng)新和完善,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占據(jù)著主導支配地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發(fā)揮,限制了自身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要意義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語文實踐應用能力,旨在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綜合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體系中的重點和基礎學科,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素材以及各類經典詩歌文章和著作等,其教學對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運用相應的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此外,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學生還可以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并運用所學語文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豐富的人文精神素材可以熏陶學生的情感精神,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1.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提高學生的漢字認讀和拼寫能力
語文即語言和文字的學習,漢字的認讀和拼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基礎與核心地位,只有具備良好的漢字認讀與拼寫能力,才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語文知識學習,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字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將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的處理中。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學生牢固的漢字基礎上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夯實學生的漢字認讀和拼寫基礎,為更加深層次的知識學習打好基礎。
例如:強化學生的識字教學,在《神州謠》、《傳統(tǒng)節(jié)日》、《“貝”的故事》、《中國美食》等漢字和拼音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漢字的書寫以及拼音認讀能力,使得學生可以進行漢字的字典查詢以及正確書寫,為接下來深層次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2.語文情境教學和引導,促進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閱讀教學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相契合成為所有教師的共同教學目標和任務,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其中的情感精神和思想理念,借助語文知識對學生進行精神文化熏陶,并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意識和習慣。例如:在課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相關的影視資料錄入教學視頻中,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當時背景下雷鋒的無私奉獻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品格,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無私偉大奉獻和犧牲精神,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增強閱讀教學的吸引力。
3.語文素材的靈活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創(chuàng)作能力
寫作教學則是對學生語文素材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自身真實的情感和思想,這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各種寫作技巧以及表達手法,以規(guī)范的寫作格式以及標準的漢字書寫方式進行寫作練習,只有學生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以及各種技巧,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例如:在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過程中,對課文的詳細講解和對話描述可以將父親的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父愛的偉大,以及引導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中母親的付出事例進行寫作練習。
4.良好的學習意識與習慣,促進學生獨立自主學習
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習慣是學生取得成功和進步的前提性保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進行引導,促進學生可以獨立自主的進行語文知識的預習和復習,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長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長城》的影視記錄資料片段錄入微課視頻中,通過動態(tài)影視的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長城的雄偉壯觀以及歷史作用,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長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結語
語文即漢語言文字的學習,漢語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和精神積淀,不同的漢語言文字組合蘊含著不同的含義,各類文學素材和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夯實學生的漢字認讀基礎,注重語文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引導,傳授學生的閱讀理解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潔.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2):129-130.
[2]王學紅.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7(24):97.
[3]韓志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分析[J].學周刊,2017(14):117-118.
作者簡介:劉蘇敏(1992-),江西人,石城縣第三小學五年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