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友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指的不僅是讓孩子們熟練掌握相關語言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是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對小學生進行道德品質(zhì)、人文意識等方面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滲透措施
在小學階段開展語文課程的初衷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審美能力以及文化能力,讓其在老師的長期引導下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但是,由于現(xiàn)在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思維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對忽略了德育教育沒有引起重視,而小學語文老師面對社會各界的教育壓力,對于孩子們的心理發(fā)育和學習成績等各個方面也很難全面兼顧,從而使得當前孩子們嚴重缺乏接觸課外活動的機會。在小學期間如何有效的在語文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已經(jīng)成為了現(xiàn)在一線教育工作這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之一。
一、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孩子們的年紀普遍較小,思想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非常容易被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影響,進而做出違背道德常理的事情,在此期間,家長和老師需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監(jiān)督,而德育教育作為培養(yǎng)學生道德行為、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徑,需要老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斷的進行德育教育滲透,讓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實現(xiàn)孩子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教學目的[1]。自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開始逐步實行市場經(jīng)濟,隨著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的社會觀和價值觀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在社會觀念向著物質(zhì)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中,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中形成了“金錢為上”的錯誤價值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加強德育教育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避免他們被錯誤的社會風氣影響,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形成知榮知恥的正確社會主義價值觀,才不會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迷失自我,發(fā)展成為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措施
(一)在構建故事情境中的德育教育滲透
小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對外界事物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什么事都愛問為什么的小朋友,他們好動、好玩、喜歡探索,遇到什么事總是喜歡刨根問底,甚至幻想出一個空間,將自己置身其中,去感受故事中的情境,體會事情發(fā)展的每一個細節(jié)。例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草船借箭》這類課文的時候,可以先用講故事的方式向?qū)W生描述當時的時代背景,并且要對課文主人公的生平事跡和生活狀態(tài)進行講述。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他們播放當時社會和文章描述地點的視頻和圖片,并且要配上適當?shù)囊魳?,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故事情境,讓他們?nèi)谌氲疆敃r的情境之中。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將音樂、視頻和課文內(nèi)容的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更深刻、生動的體會到文中所表述的深意,領悟人生的真諦。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能夠更好的對學生的心靈和精神進行啟迪,讓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效果更明顯。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進程在不斷加深,教育觀念也在不斷的改變,老師更應該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語文教學不僅限于知識講解、閱讀和識字,更關鍵充分發(fā)揮其德育教育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通過反復推敲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出最佳切入點進行德育教育滲透,還應該對導入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并且通過課堂教學來感染學生,引導他們進行課文的品讀,自主感悟文章的深意和情感,進而讓其充分感受到自然、和諧的德育教育。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解對比類故事型課文時,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如:“這個故事的結局如何?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體會?”這樣可以得到學生的積極回答,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體會,這樣可以調(diào)動他們的課堂參與性。但是,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通?!把杂斜M而意無窮”,給師生們都留下不少的文字空白[3]。對于師生而言這些空白正是語言教學的關鍵點,同時,也是非常好地滲透德育元素的切入點。于是,老師可以對孩子們進行適當?shù)囊龑В屗麄儚奈恼轮械哪骋痪湓捴猩钊塍w會文章的深意。
(三)多媒體技術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教學
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發(fā)展進程的不斷深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jīng)普及到我國課堂教學中,成為新型輔助教學工具,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活力。小學階段孩子們正處于好玩、好動的年齡段,單純的德育教育很難開展,而且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增加語文教學的活力,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同時,可以讓語文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例如,老師在為學生進行《小英雄雨來》相關內(nèi)容講解時,老師為了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雨來的偉大之處,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他們播放相關視頻,讓孩子們可以更加直觀、真實的看到當時的場景,讓他們從視頻中的環(huán)境、人物形象等方面了解小雨來為什么偉大,什么是偉大?同時,結合實例將這種偉大精神定義到現(xiàn)實社會中,讓學生在心里對這一精神產(chǎn)生共鳴,培養(yǎng)他們繼承偉大的民族精神[4]。
結束語:
總之,將德育教育有效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此階段孩子們的各項思維意識剛開始發(fā)育,而且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對于德育和知識學習都有很大優(yōu)勢。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讓學生的各項思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曹豐勛. 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7, 3(2):42-42.
[2]李俊華. 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西部素質(zhì)教育, 2016, 2(11):114-114.
[3]魏秀立. 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中國校外教育, 2019, 657(01):5
[4]鄧正香.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成功:中下, 2018(5):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