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星
摘要: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fā)展,語言積累教學在職高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日間顯著,只有不斷提高語言積累教學的有效性和多樣性,才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從而為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廣大教師必須要加強對語言積累教學的重視,積極探索有效的、多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和魅力無窮,在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學;語言積累;教學策略
引言:
語言積累作為職高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就目前職高語文語言積累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這些問題和不足,采取行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從而真正發(fā)揮出語言積累的有效價值。本文針對職高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積累進行分析,闡述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僅供大家參考。
一、強化熟讀背誦,在誦中積累語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嵺`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熟讀背誦,能夠讓學生在記憶中形成固有的表達方式,在豐富學生語言材料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1]鑒于此,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熟讀背誦教學的重視,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精美的段落、優(yōu)美的語句進行重點記憶和背誦,以便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牢固的形式和規(guī)律,促使學生在今后語言表達的過程中能夠信手拈來,從而為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由于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課文中包含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和段落,比如“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教師可以選擇類似的語句和段落讓學生進行背誦或摘抄,以此強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促使學生在背誦和摘抄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
二、擴大課外閱讀,在讀中積累語言
眾所周知,積累語言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進行廣泛地閱讀,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拓寬學生語言積累的渠道。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學生就會輕易做到呼之即出、信手拈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職高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開展語言積累教學:第一,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二,向學生傳授多樣性的閱讀方法和積累方法,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意識的進行語言積累;第三,提出語言積累的具體要求,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自我梳理,從而提高語言積累的長久性。例如,在教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為了擴展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海倫凱勒的其他作品,比如《我的一生》、《我的后半生》、《我的信仰》等,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優(yōu)美的語句和段落進行積累,從而加強對作者的深入了解,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語言能力。
三、開辟說話園地,從說中積累語言
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學生一方面有效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在運用中不斷積累。[2]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開辟說話園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以此擴展學生的表達空間。比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訓練”,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每人一次,提前準備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yōu)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等等,這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的積極性,而且鞏固并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例如,在教學《敬業(yè)與樂業(yè)》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5—10分鐘讓學生圍繞“敬業(yè)與樂業(yè)”這個主題進行討論,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在豐富學生表達空間的同時,也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增加習作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習作訓練則是調動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fā)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習作是更高層次的語言積累。[3]要使大腦內語言信息系統(tǒng)靈活自如地運轉,必須加大語言周轉的密度,為此,教師必須要增加習作密度,促使學生在寫中積累語言,從而強化語言積累教學的實效性和全面性。不過,千萬不能讓學生覺得這是一種負擔,應該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心態(tài)下來做這件事。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設計習作練習和講評習作上要做到口頭與書面結合、片斷與成文結合、大作與日記結合、自由作與統(tǒng)一作結合,可以分步練、集中練,可以教師評、學生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例如,在教學《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時候,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寫做任務:寫一篇關于“自信力”的作文,促使學生將積累的語言知識落實到書面表達上,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目前職高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以便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此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陳舊性,不僅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影響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鑒于此,語文教師還必須要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以此為學生積累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進一步提高職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胡庭純.職高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積累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22).
[2]劉敏.職高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積累教學分析[J].備教導航,2017(11).
[3]林乾榮.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語言積累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