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微
摘 要: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理解了文章中的詞語,才能讀懂文章的意思。抓好詞語教學,讓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訓練項目,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咬文嚼字”。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互動方式;運用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有利于積累書面語言?!墩Z文課程標準》對每個學段的詞語理解有著不同的要求,可見詞語理解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理解詞語需要與課文情景緊密結合,需要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要與寫練結合,要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詞語,也可以通過表演理解語意。要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詞語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主動性。
一、與課文情景緊密結合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理解詞語需要與課文情景緊密結合。斯米爾諾夫指出:“ 詞語只有在獲得感情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客觀意義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人類個體生命活動中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只有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結合課文情景,細細咀嚼蘊藏在詞語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使詞語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生命活動中的“生氣勃勃的細胞”。例如,在《跨越百年的美麗》 一文中“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麗”,就先要弄清“居里夫人的美麗”與“她那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的關系,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是指“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面龐”,更是指居里夫人她那執(zhí)著的科學精神,她那種獻身科學的高貴品質(zhì)。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在課文情景中讀懂句子,悟出關系,學生就不難理解什么才是跨越百年的真正“美麗”了。
二、理解詞語需要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理解詞語需要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讓理解詞語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聯(lián)想中調(diào)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記憶,從而更感性地理解詞語。有些詞,雖然通俗、淺顯,表面看起來很容易接受,但學生對詞的領悟實際還存在一定差距,如果只簡單解釋詞義,學生想真正掌握和正確運用,就比較難。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的親身體驗,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這樣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更加貼切,對詞語的含義就更加明白,還能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例如:“禮貌”一 詞,意思比較抽象,很難理解。這樣的詞語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理解:早晨見到老師說:“ 老師早”;走到老師宿舍門前,用手輕輕地敲門,老師叫請進,你才輕輕地推門進去;妨礙了別人工作或無意做錯事情,主動向別人道歉說:“ 對不起”別人幫你的忙要說“謝謝”;家里來了客人要主動喊人,請客人坐,倒茶等。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禮貌”這個詞就不難理解了。
三、理解詞語要與寫練結合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理解詞語需要與寫練結合。詞語有無限的可能性,同一個詞,可能描寫不同對象,放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意思。用詞造句,是把具有多種可能的詞語放在語境中,表達出特定的單一的意思。小學生學習詞語的目的并不是把詞語儲藏在記憶中,考試的時候再把它倒出來。學生掌握的詞語在他的意識中應該是活生生的歡蹦亂跳的而不是一堆令人討厭的貨物。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運用詞語,理解詞語要與寫練結合,用詞語進行創(chuàng)造,用詞語來表達內(nèi)心微妙的感情,用詞語來反映從周圍世界得來的豐富印象??傊?,要使詞語深入到學生的精神生活中去只有學會運用詞語才能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加深刻,詞語內(nèi)化過程才得以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下去。
四、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詞語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需要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詞語?!袄首x”是語文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常言說:“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詞語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在情感體驗上得到一個升華,對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有些詩文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毙W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就能使學生不但真正記住這個詞語的意思,而且懂得這個詞語的感情色彩,知道這個詞應該在什么樣的語境中運用,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學以致用”。
五、通過表演理解語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表演的方法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詞語,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樂于接受。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和形象性都很強的文章,天真活潑的兒童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他們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活動,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詞語,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種具體的體驗方式,不僅把學生帶進了文章的情境中,而且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例如教學《小猴子下山》,課文有一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掰”“抱”“捧”,“扛”“摘”等,老師就可以讓一年級的小朋友做這些詞語的動作,不僅區(qū)別了這些動作,而且對詞義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強了閱讀的情趣。再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小稻秧脫險記》,文中有很多四字詞語,如“團團圍住、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一擁而上”,這些詞對于表現(xiàn)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動。教師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演一演。從表演時,說話的語氣、面部的表情、動作等方面來表現(xiàn)對于詞語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時,學生用上這些詞語,不知不覺中也積累了詞語。
語文教學中理解詞語是重要的一項教學內(nèi)容,而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更是語文教學中的關注點。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于感受、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有利于積累書面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理解詞語需要與課文情景緊密結合,需要與生活情境緊密相連,要與寫練結合,要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詞語,也可以通過表演理解語意。要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語文詞語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267.
[2]鄭宇.統(tǒng)編語文教材編輯揭示識字密碼, 看完再也不愁怎么教識字[J].小學語文, 2017 (12) .
[3]魏玉梅.素質(zhì)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J].林區(qū)教學, 2009 (01) .編輯謝尾合
[4]崔相錄, 《素質(zhì)教育實施方法》,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1版, 1999年12月第3次印刷
[5]李吉林,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