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摘? ? 要】當前教學改革大環(huán)境下,伴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各學科在教學模式和方法方面都呈現出不斷的創(chuàng)新趨勢。本文中我就從小學音樂的教學出發(fā),談談素質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我們應當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和模式等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從而切實提升整個小學音樂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 創(chuàng)新教學? 新課改?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50
眾所周知,音樂是現代教育課程設置中的一門,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存在于學生日常學習的必修科目之中。但從學校教育的課程安排來看,包括授課時間、課程要求等,音樂和語數外等理論性科目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別。一方面,音樂在學生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一直不涉及考試,所以基本不屬于“應試”的一部分,在當前應試為主的教育教學形勢下,在教師和學生以考試為目標的教學狀態(tài)下都會不自覺地傾向于考試涵蓋科目的教與學,所以音樂等藝術類科目僅僅是作為一門“技術型”、“娛樂型”科目存在,其教學目標也往往簡單的定義為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情操,即讓學生了解一點音樂知識,培養(yǎng)淺層次的學生藝術審美能力,那么自然而然的音樂為代表的藝術學科在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方面占有的資源也就相對較少,受到的重視程度也相對較弱。而另一方面,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其教學內容和學科教學的開展形式也較之于考試型科目不同,其靈活性、主觀性占主導,所以在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方面涉及到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體現出更明顯的特性。總之,綜上兩方面來說,我們要想實現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我們必須從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共性以及音樂學科教學的特性展開教學探究。
從學生受教育的縱向時間線來看,音樂等藝術類學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據的實踐是逐步縮短的,所以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素養(yǎng)培育的最佳時期。不僅是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學習最輕松,音樂等藝術類學科課時安排最多的時期,更是因為小學生想象力相對較為豐富,對于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強,且在思維方面的單純性更使得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呈現出“白紙一張”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從根源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塑造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進而挖掘學生的藝術方面潛力,從而為學生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但從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研究來看,結果差強人意,依舊存在一些具體的不足。那么本文中,我站在小學音樂教師的立場上,針對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我們應當如何做到小學音樂教學的與時俱進和不斷創(chuàng)新展開探究,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和教學建議。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從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來看,我們往往將音樂作為一門“娛樂課”。雖然從教學內容來看,小學音樂存在一定的娛樂性,其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在“玩耍”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但娛樂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甚至是不是重點內容,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和知識能力。所以,在當前教學現狀下,我們務必要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而素質教育改革以來,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更是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提供了支撐。
首先,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實現教學內容呈現的多樣性。以往的學科備課教學所依賴的設備往往是二維的、平面的。例如黑板和粉筆的組合,以及各種的必備的樂器等。那么自然而然的,小學音樂也就成為了一門音樂技術課,要么教授唱歌、要么教授對應的簡單樂器知識,音樂內容的呈現基本都以理論為主、平面化突出,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在干巴巴的學習理論知識,學習興趣也就可想而知。而在多媒體技術支撐下,我們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圖片等多方面呈現,這就給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而且教學內容也更能呈現出趣味性和立體性,大大豐富了課堂的知識呈現,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的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
其次,多媒體參與音樂課堂,能夠更加豐富課堂的知識呈現形式,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類學科,知識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思維,包括聯想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等等,通過多媒體教學我們集合視覺、聽覺于一體,讓學生在音樂感知過程中呈現出一個三維立體的環(huán)境和氛圍,從而更有利呈現音樂所對應的知識內容魅力,營造活躍的、充滿想象力的氛圍,進而豐富課堂表現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思維
藝術是主觀的美學,所以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我們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而不僅僅是照本宣科灌輸知識。并且音樂作為非考試科目,不存在對應的分數壓力,所以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方式的選擇方面可以有更自由的發(fā)揮空間。如通過探究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靈活的、充滿美感的藝術思維。
首先,在音樂課堂上,我們可以針對作品給予學生自由討論機會,如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聽樂曲,探后討論自己在音樂中聽出的內容情感等,通過學生之間思維的交互,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讓學生形成主動思考,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思維。
其次,在音樂課堂上,我們還可以針對某一既定形式的音樂和學生展開統一的主題探究。如作為教師我們先講解對應的音樂背景和相關知識內容,然后讓學生在聽音樂過程中進行定向問題的探討,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指明方向的前提下,實現藝術思維的定向構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三、活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
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是任何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要結合音樂藝術性學科特點,通過具體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實踐和創(chuàng)造能力。
首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一方面,我們可以在日常班級教學過程中開展唱歌、音樂演奏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感受音樂的美,同時給學生展示特長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
其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以學?;顒訛橐劳?,結合社會各界機構開展音樂實踐類活動。如學?!傲弧遍_展的活動、社會公益演出等等,采用合唱、樂器合奏等形式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各類音樂活動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真諦,培養(yǎng)藝術實踐能力。
總之,對于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來說,我們要立足于素質教育改革的具體教學要求,結合小學音樂學科的特性,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方面的探索,從學生興趣激發(fā)、內容呈現豐富性、教學模式趣味性等方面不斷呈現整個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