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琴
【摘? ? 要】初中歷史是學生學習的必修科目之一,一名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能夠在教學中轉換角色,放手教育;給予學生獲取知識的成功體驗和愉悅感;制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身作則;引導學生設定目標。
【關鍵詞】初中歷史? 主動性?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016
歷史是過去對現在的一種延伸和繼續(xù),它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與沿革,是政治制度與王朝更替的時代縮影,是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物質文明更迭的映射。學習歷史有助于學生了解時代的發(fā)展軌跡,總結過去的經驗與教訓,傳承優(yōu)良的文化,能夠在古人的發(fā)展基礎上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當代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一定的貢獻。本文將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進行一個簡單的探索和反思。
一、轉換角色,放手教育
教師就像學生學習前進道路上的拐杖,因為有教師的攙扶,所以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獨自前行,從而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式學習。當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依靠教師的權威,家長的威逼以及大環(huán)境下競爭的激烈性。外界的過多干預很難讓學生在學習上真正為自己負責,一旦脫離外界的威逼,學生很快就會原形畢露。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包辦一切”的教學模式,轉變角色,放手教育,與學生平等對話,形成合作式的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備課—教學—布置作業(yè)—評價作業(yè)。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即設置導學案—布置預習—以小組方式交流討論—引導解決疑難。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最為主要的作用是設計出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然后提出相關問題進行合理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小組交流、課堂交流和教師的合理引導來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按照教師的方案和指令前進,教師通過作業(yè)和考試獲悉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問題,它更多的需要教師去花費時間努力了解學生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更加適合于大眾化,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自我探索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以及主動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的能力。而按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解放學生的天性,提高自我探索知識、解決自我問題和構解知識的能力,具有較為高遠的戰(zhàn)略眼光,更加適應每個個體的需求,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夠有計劃、有目標的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還處于萌芽階段,它是一種較為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轉變思維,提高學習的能力,不斷探索前進,發(fā)現該種模式下的問題與不足,獲取經驗,不斷完善,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
二、給予學生獲取知識的成功體驗和愉悅感
如果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中難以獲得成功感和學習的愉悅感,在學習上就很難保持高效的學習進度。人是一種極其短視動物,意志和情緒很容易被消磨殆盡,而如果能夠在短期內能夠分泌足夠多的多巴胺,完成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就會樂此不疲地學習。愉悅感是學生在學習上獲得的一種精神滿足,很多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主要是因為愉悅感的缺少。愉悅感主要來自于外界和自我認知,在外界方面,學生失敗時,常常害怕引起家長和教師的不滿以及學生之間競爭的壓力,常常讓學生背負過重的包袱,難以控制學習所帶來的喜悅感。在自我方面,對自我的貶低和過度的完美主義都會加重學生的焦慮情緒,讓學生在學習上患得患失,缺乏穩(wěn)定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應對能力。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形成一個設定目標—完成目標—獲得成就—設定進階目標的良性循環(huán),在設定目標上,教師要因人而異,實事求是。教師為學生設定的目標可以是短期的考試分數,學習任務等,在學生完成目標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上的引導,提高學生對自我的心理的控制能力,辨別各種不同的情緒體驗,出現問題時,學會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學生更應該關注學習的過程和自身的進步,減少同學攀比,正視自己在學習中邁出的每一步。
三、制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身作則
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是因為深受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習之初,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從模仿開始,家長和教師缺乏行動力,喜歡做言語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學生有樣學樣,從而壞的學習習慣根深蒂固。因此,教師要學會為學生制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樹立一個正能力的教師形象。首先,教師自身工作要做到認真負責,客觀對待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對每一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給予一定的評價,以此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給予的反饋。其次,學習氣氛的制造不僅僅因為教師的教學,還因為學生之間的競爭。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來制造學習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建立學習游戲系統(tǒng)來鼓勵學生學習,根據學生學習完成的效果,給予不同等級的經驗值,經驗值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學生可以進階到下一個等級。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經驗值進行排名,激發(fā)學生之間的競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制定有效的目標
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是學生要知道學什么,學習的作用和意義是什么,只有知道學習意圖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習目標主要分為價值目標和物質目標,價值目標是指學生知道學習歷史的意義是豐富自我,探索古人的生存跡象和文明遺跡,它能夠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而物質目標是指學生想要獲得某種獎勵而設定的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為學生設定精神上的目標,也要通過設定一些物質性的獎勵來吸引學生。其次,教師還要學會合理的引導學生設定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注重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多學生在完成一個短期目標后,就不知道自己接下來需要做什么。所以,學生首先要設定一個較為宏大而長遠的目標,然后將其劃分成無數的小目標,這樣讓學生保持學習的連貫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比如學生設定的學習目標是考上一個好的高中。而考上一個好的高中,在歷史學習上要達到多少分數,進一步劃分,考到這樣的分數需要做怎樣的準備。
主動性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主動性的培養(yǎng),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合理規(guī)劃學習的進程,調節(jié)學習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習的動力,從而讓學生長期保持一顆愿意去學習,樂于進取的學習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