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摘 ? ?要】語文學科是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程度比肩數(shù)學,一度享有“學科之母”之稱。這也意味著其被分配的教學課時較多,但較多的教學時間并沒有使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本文剖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以便教師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58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靜心閱讀,勤于思考。但是小學生年齡小、貪玩、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難度。以下是筆者認為小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就這些問題提出的一些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學生興趣不高。如今,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依然過于傳統(tǒng)。教師還在通過單純地講述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教學,將本就枯燥的學科變得更加乏味。小學階段的學生本就處在愛玩耍的年齡段,思想高度不高,沒有形成一定的定性,沒辦法完全靜下心來聽課,如果教師的講課只是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沒法集中,教學效果也就得不到提高。
2.教學時間過長,學生排斥性增強。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比起坐在教室學習,學生更愿意與自然接觸,更愿意上實踐性更強的課程。正常來說,一個沒有形成定性,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容易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一個飛蟲、一片樹葉、一塊橡皮都能引發(fā)他無限的遐想。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時間過長,剝奪了他們探索世界的時間,也容易造成學生厭學情緒的生成。學生對學校的排斥性增強,課堂的注意力就會不集中,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大降低。
3.部分教師備課不認真,教學水平低下。許多小學語文教師還是遵循著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依照著新課程標準進行備課,絲毫沒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學水平。新時代課程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在課堂中從原來的主體地位變?yōu)橐龑У匚?,教師通過輔助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教材中的知識,讓學生變?yōu)檎n堂的主體,而不是將自己備好的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
4.課堂互動性不強,學生無積極性。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不與學生互動,只是一味的講解,提醒學生什么要記住,什么不用記。這是應試教育所種下的惡果,身為新教育時代的我們不應該被應試教育所威脅,如今國家培養(yǎng)的是全面發(fā)展型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書呆子。因此,教師應該增加課堂互動教學的頻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5.閱讀量小,知識積累不豐富?,F(xiàn)如今社會的風氣浮躁,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讀完一本書。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教導學生戒驕戒躁,靜心閱讀。學生讀的書越多,見識得越廣,那么他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就更加容易。閱讀量的局限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思維形成定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1.改變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僅僅通過朗誦、閱讀、聽寫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語文知識的教學,還可以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上進行相應的改進和變通,使得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表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活躍課堂的氛圍。這一教學方式的改變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
2.多組織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學課時綽綽有余,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上學產(chǎn)生興趣最重要的階段。教師就可以多組織教學活動,用一些教學課時帶學生去感受自然,探索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校外放風箏,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等等,這些教學活動會很快的反饋到課堂教學中去。學生經(jīng)歷了不一樣的教學,會對該課程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有了極大地提升。
3.努力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認真?zhèn)湔n。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備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水平進行備課,課程內容要設計合理,教學方法也要多樣。在完成教學后,教師可以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復盤”,找到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增強課堂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應提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互相討論進行思維的碰撞。例如在學習《雪孩子》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雪孩子為什么要沖進火里救人?它知不知道自己會化?如果你是文章的主人公你想對雪孩子說什么?學生可以就這幾個問題進行兩兩討論,再給出好的答案。在進行了這個教學活動過后,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會有極大的提升,學生們都渴望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查找資料、豐富學生閱讀。在增加學生閱讀量方面教師可以結合某一篇文章的主旨,查找相關與文章主旨相關的文章,并將這些文章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提高他們對文章主旨的整體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增長他們的見識,并且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文是一篇紅色題材的文章,它歌頌了狼牙山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甘愿犧牲自己的大無畏精神。在漫長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有許多這樣歌頌偉大英烈的文章,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出幾篇文章,引導學生通過相關文章的閱讀,來體會革命英雄那可貴的精神。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為學生尋找更多并且適合學生的閱讀素材,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想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要對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教學,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是學生前進路上的引路人,想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多費心費力去研究教學設計,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改進。相信經(jīng)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學生一定能夠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參考文獻
[1]白華.新時期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7):132-133.
[2]劉長寧.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3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