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紅英
【摘? ? 要】在幼兒教學中,幼兒科學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應當以科學素質早期培養(yǎng)為宗旨,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欲望。本文主要對幼兒科學探究活動幾個途徑進行了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 科學探究 活動 提問 設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47
在幼兒教學中,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求知欲。在幼兒生活中,周圍有很多自然現(xiàn)象在吸引著幼兒,教師應當成為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更好的擴展幼兒視野。
一、在科學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興趣
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觀察著周圍的事物,沒有什么東西能逃出孩子的注意,尤其是越不知道或越被禁止的東西,所以保護孩子的探究興趣很重要,他們會通過最直接的辦法來證明他的想法正確與否,是勇于行動的實踐者,孩子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的探索方式,會對四周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而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因此,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科學活動,既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進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在游戲中,幼兒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等方式熟悉科學現(xiàn)象,獲得科學知識。而游戲是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在游戲中滲透科學活動,使幼兒在愉快的的游戲情景中自然而然的學習到科學常識,從而讓幼兒養(yǎng)成主動探索,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也鍛煉了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在科學活動《吹泡泡》中,我先讓幼兒回憶自己吹泡泡的經驗,再讓他們討論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不同的吹泡泡器吹出來的泡泡吹出來的泡泡形狀分別是怎樣的?最后讓幼兒用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器吹泡泡,從而得出不同的吹泡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一樣的。
二、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一)發(fā)揮幼兒多種感官
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放幼兒的口、眼、手、腦,讓幼兒充分感知、操作、探索、發(fā)現(xiàn)、歸納、概括。如在教“風的形成”時,可讓幼兒用嘴吹一根吸管而形成風,或在小盆里放上碎紙片,用扇子一扇紙片飛起來而形成了風。又如在“認識沉浮”時,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物體放到水里,讓幼兒擺弄、觸摸。在“空氣”單元教學中,讓幼兒用氣筒給氣球打氣,用塑料袋找空氣,用小瓶裝水觀察氣泡。在認識水果、干果時,為幼兒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和各種干果,讓幼兒自由的看、聞、摸、嘗。幼兒又在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各種感官作用對有關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實驗操作法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并參加實驗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和探索中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如在“認識磁鐵”的活動中,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拓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第一環(huán)節(jié)自由探索。為幼兒提供磁鐵和各種質地不同的材料,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現(xiàn)象。當幼兒發(fā)現(xiàn)隔著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釘不易吸住鐵制品時,帶領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兒知道磁鐵隔著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來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探索。
(三)提問討論法
在“物體膨脹現(xiàn)象”活動時,我向幼兒提出“怎樣才能使癟的乒乓球鼓起來”“怎樣使香菇變大”“為什么在夏天自行車車胎打氣過多易爆”等。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又向幼兒提出“水開的時候為什么會冒白氣”“濕衣服在太陽下怎么會干”“冬天里,小河里的冰塊是從哪來的”等問題,先讓幼兒討論爭議,各予以見,然后在及時總結,對幼兒的回答多認可,多啟發(fā),調動幼兒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三、在科學活動中投放合適的活動材料
科學學活動課活動材料的選擇要豐富, 可以是幼兒生活中的物品和學習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動手改造的物品。教師選擇的活動材料時應是幼兒身邊觸手可見的, 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5 、6 歲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適合活動的開展, 會給你的活動帶來阻力。例如 在《誰能站得穩(wěn)》活動中, 我選擇的活動材料都是幼兒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 像鉛筆、毛巾、吸管、卡紙筒、橡皮泥、大米、化妝品的包裝盒等, 對于這些幼兒熟悉的活動材料, 幼兒在操作時會更容易更輕松, 想到的方法也更多, 為了讓吸管站得穩(wěn),幼兒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把吸管插在大米里。為了讓毛巾豎著站得穩(wěn), 把毛巾豎起來放在空心的卡紙筒里。
四、科學課內容設置要貼近生活
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必須來源于生活。我們要樹立“時時處處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學”的觀念。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組織科學活動,而且也要有一顆細致觀察的心,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如在金秋季節(jié),幼兒常在口袋里藏幾粒瓜子,偷偷地與同伴分享。我們就由此信息開展了“各種各樣的瓜子”這一個科學活動,請幼兒自愿帶些瓜子,老師和家長多方面收集瓜子和生長植物的圖片、實物,幼兒在盡情地品嘗瓜子之余,又了解了瓜子的來源,各種瓜子的不同特點。滿足了幼兒的需求,又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五、總結
總之,教師要讓自己像一名幼兒去探索,去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疑問,尊重他們的想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嘗試,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探索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起幼兒強烈主動的探索欲望。
參考文獻
[1]馬瞬琴.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提問的設計[J].學前教育研究,2010(1).
[2]邢宏偉.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情境導入的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 理論,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