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欣 王林
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及習慣是個復雜的過程。興趣是動力,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有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把課外社團活動與課內的相關教學活動緊密相連并使之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才能逐步轉化為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閱讀;閱讀策略;閱讀習慣;社團活動
引言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是人們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效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師從小學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為此,教師可嘗試將課堂教學與課外社團活動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大量課外實踐和聽寫學習,學習語言形式與語言所包含的知識、文化、觀念。實驗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在掌握高效的詞匯拼讀技巧的前提下,在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依托課外社團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一、利用“課外社團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自主閱讀興趣
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大多以教師講、學生學為主要模式,課堂形式死板,學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禁錮,口語和聽力都不能很好地發(fā)展。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始終不敢盡情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有畏懼心理,比較被動,學生始終對老師有依賴性,師生關系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課外社團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表意見,不管是優(yōu)生還是學習困難生,都享有均等的機會。為了完成同一個目標,他們會精誠合作、全力以赴,你不會的,我教你,我不會的,你教我。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資源共享,增加了學生的活動量,增加了他們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也增加了學生說英語和用英語的密度和廣度。優(yōu)生得到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同時困難生也有進步。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了學習能力,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英語閱讀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實施過程及結果分析
1.注意課外社團活動的多樣性,使閱讀和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
“課外社團活動”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根據(jù)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二是鼓勵學生將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jīng)歷、知識興趣和觀點相聯(lián)系,具體方法有:將閱讀信息與材料外的信息相連,如復述故事、介紹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模仿寫作等;根據(jù)閱讀材料進行口頭和筆頭練習,如角色扮演,采訪活動等;進行閱讀后的檢查,可以通過提問,回答問題、書面檢查等;對學生的過程表現(xiàn)進行評價,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匯報等方式進行。
⑴.建立圖書角,提供充足的英語閱讀材料,營造濃厚的英語閱讀氛圍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背景知識,如果學生的背景知識匱乏,教師要及時提供,幫助學生理解所要閱讀的材料。
⑵.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因為學生是“從閱讀中學會閱讀”的閱讀中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適當?shù)臅r候可以讓學生自主確定閱讀材料、閱讀目標和閱讀策略。閱讀中問題的提出要切合學生的實際,反映學生的需求,適應學生的口味,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要認真選好讀物。讀物的選擇對閱讀的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如果讀物選擇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選擇讀物時盡量選一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的文章。使學生在發(fā)展閱讀能力的同時,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選讀物內容廣泛、新穎,體裁和題材多種多樣,語言質樸生動,引人入勝,寓學習于消遣之中,所以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⑶.經(jīng)常組織小組課外活動和合作性學習,使學生可以就閱讀材料展開討論共同處理閱讀中的有關信息,探索解決不同問題的不同方式。
2. 在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詞匯不能孤立地學,當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基本的識詞能力后,一定要通過大量閱讀、大量聽說和聽寫學習,既學語言形式又要學語言所包含的知識、文化、觀念、通過語言內容學習語言形式,使學生在詞匯學習的同時,能夠形成包括猜詞悟義、預測、分析、判斷和總結等認知策略,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新的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應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時根據(jù)閱讀材料的上下文和情景去推測、理解生詞的含義?!倍W生往往一遇到生詞先想到問老師或同學然后會查閱工具書,而很少會根據(jù)上下文、文章的背景知識、文化意識等去理解、猜出詞義。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chǎn)生懶惰的依賴思想,從而抑制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閱讀速度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限制學生查閱工具書,鼓勵學生順應一定的思維脈絡大膽猜測,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思維導圖。
3. 閱讀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發(fā)展學生自覺用英語思考問題的意識
眾所周知,各個地區(qū)都有其獨特的地域特點和文化意識。所以要學好一種語言首先要了解其獨特的文化意識,只有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很好地掌握其語言的應用。教師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文化背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內容。如:“yo—yo”這個詞在中英兩種文化中意義完全不同。在國內,大多數(shù)人都把它理解為一件有意思的玩具,甚至起做自己的英文名字,但殊不知,在美國社會中,如果別人叫你“yo—yo”,是把你當作傻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能積極滲透文化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過渡到用英語去考慮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 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是英語課程改革關注的一個焦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中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課外社團活動是英語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課外自主活動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自主閱讀能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yǎng)自學能力,‘促進青年健康成長;課外社團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整體英語素質,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等。
參考文獻:
[1].羅友發(fā),林光耀.新課程教學方式研究范例[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2].龔凡履.初中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8).
[3].官步芳,盧煥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6)
基金項目:本文系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研究生自由探索基金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