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珍
【摘要】 ?物理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大量物理規(guī)律是從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規(guī)律中總結(jié)獲得的。教師教學應當注重對實際生活資源的挖掘,要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教學,將學生生活中所積累的碎片化的知識整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以生活化知識經(jīng)驗作為新知的生長點,從而提升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效果。對于學生而言,生活中最直接有效的經(jīng)驗就是校本化資源。對此,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如何應用校本化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以豐富高中物理課堂展開了以下幾點論述:
【關(guān)鍵詞】 ?高中物理 校本化資源 創(chuàng)設情景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3-057-01
一、校本化應用,輔助理解
校本化資源能夠輔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想要了解一件事情,你必須去接近它。校本化資源的應用,就是讓身邊中熟知的一些經(jīng)驗走進高中物理課堂,讓學生借助身邊的資源去理解物理問題,把原來課本上的不熟知的換成我們常常接觸的事物去理解物理。教師給學生尋找這樣的環(huán)境去開展學習活動,既能夠拓展課堂容量,讓校本化資源起到點綴高中物理課堂的效果,還能為學生的新知學習建構(gòu)有利的理解基礎,幫助學生攻克物理學習難點。例如,在《超重與失重》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新知識,便可以利用校本化教學資源進行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建立對失重和超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例如,教師先引導學生站在體重計上保持靜止不動,觀察體重計的示數(shù)。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體重計上做突然下蹲和突然站起來,讓學生觀察體重計上示數(shù)的變化,并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是你的體重發(fā)生了變化引起的示數(shù)改變呢?通過師生的共同探索,學生認識到:并不是體重并沒有變,變的只是視重。此時教師進而引出超重與失重的定義:超重即為視重大于實重的現(xiàn)象,失重即為視重小于實重的現(xiàn)象。通過這種校本化資源收集整理的方式開展的教學,學生在學習中對新知的認識更加深刻,對定義的理解也就能夠基于自己生活經(jīng)驗而生成。
二、校本化應用,簡化課堂實驗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借實驗獲得的實驗結(jié)論才能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學生借實驗過程自主總結(jié)出來的實驗結(jié)論才能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高的可信度。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入一些校本化資源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經(jīng)歷新知的生成過程,從而優(yōu)化提升新知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影響加速度的因素》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合理推測影響加速度大小的因素,利用學校特有的斜坡來創(chuàng)設情景做實驗,讓學生親身去體驗,把原來利用小車的實驗簡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在引入探究問題后,教師引入校本化教學實驗,讓學生帶著滑板車去斜坡上探究,先讓同學體驗從斜坡滑下時的速度變化,體驗有人推或拉,一個人多個人時的速度變化,基于學生親身經(jīng)驗,學生就會猜想到力的大小和物體的質(zhì)量可能是影響物體加速度大小的因素。然后指導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進一步去探究實驗,得出影響加速度的確切因素。再一步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得出結(jié)論。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輔助實驗設計的合理猜想的獲得,還是對實驗過程的設計,都是基于校本化資源的引入方式開展的。此過程中,學生的新知獲得更加順暢,新知理解程度更高。
三、校本化應用,提升思維能力
物理學科知識邏輯性強,考察著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對學生思維能力高效訓練的契機。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延伸訓練,引用校本化教學資源并引導學生在課后實踐中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借助校本化教學資源思考探索,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獲得對物理學科更加廣泛、更深刻全面的認知。例如,在《超重與失重》這節(jié)中課后訓練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后在電梯上測試自己的體重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先讓學生在電梯加速上升或者加速下降時觀察體重計的示數(shù),計算電梯的加速度,學生很容易就可以算出來。然后讓學生進一步研究,若電梯從1樓到頂樓運動過程中勻加速后勻速再勻減速,除了體重計還有秒表,如何測出計算最大速度,加速的位移,1樓到頂樓的距離等等問題。在這一教學組織方式下,學生自主參與設計,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探索和內(nèi)容的學習中,從而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讓高中物理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
總結(jié)
校本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讓高中物理課堂變得靈動起來。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學生唾手可得的校本化資源,輔助學生理解新知;可以利用特有的校本化資源,簡化課堂實驗,讓學生更喜歡實驗,更喜歡物理;可以利用實際的校本化資源挖掘?qū)W生主體探索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優(yōu)化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讓靈活化的校本化教學資源的應用發(fā)揮其最大功效,以充實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課題研究:本文是清遠市教研院教育科研第十七批立項課題《基于物理教學設計校本化的實踐與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7-14
[ 參 ?考 ?文 ?獻 ]
[1]魯世明.基于STEM理念的高中物理實驗校本課程研究[J].物理之友,2018,34(12):1-3.
[2]周婷.高中物理校本作業(yè)有效性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176.
[3]張?zhí)K蘇,周洪陽.高中物理校本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以江蘇省揚州市Y中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