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摘 要:數學并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一門學科,它更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并積極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數學思維去解決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實現數學教學的價值所在。相應地,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教師要盡可能的通過一些教學模式有意識的對學生在數學思維這一方面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與指導。本文即就這一方面,提出了有關培養(yǎng)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4-0066-01
如果將數學與其他的學科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數學相對來說較為抽象并且有著相對應的數學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并不少見。針對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確實需要初中教師進行一定的思考。教師可以轉換以往的教學模式或者是采用一些其它的方法,使學生所學的數學思維能夠有效地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去。
1.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
數學確實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但是也不能憑此就認定數學這一門學科是一門死板的學科。從有關數學的眾多練習題中,可以輕而易舉的發(fā)現有很多數學習題的解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有很多其它的解決措施。也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某道習題進行考慮,可以發(fā)現不同的解題方法,但是最終的結果又是相同的。實際上,這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在解題時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此來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章時,教師在為學生傳授完相關的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方法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指導學生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且讓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最好讓盡可能多的學生進行板書,這樣可以觀察到不同學生的思維,思考這道題的角度也會比較清楚,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指導,這樣不僅會讓學生對解題的過程有一定的把握,對解題方法也有了多向的思考。對于教師來說,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并使學生取得了很不錯的學習效果。
2.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
在初中的教學過程當中,正向的思維對于學生來說或許更容易接受一些。在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對于數學題的解法,基本上是數學的應用題在問哪個知識點,學生就采用較為直接的方法來解決該問題。但是這樣長期的正向思維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來說并不具備優(yōu)勢,反而會使學會生思考問題的角度產生欠缺。所以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時,就要格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逐漸的將逆向思維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介紹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合理的應用。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在完成相應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的定理教學之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綜合的練習。如果在證明該圖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時,學生對于判定定理的記憶還不夠熟悉或者是一時沒有想到合適的判定定理來證明該題,那么教師在此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逆向的思考,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滿足的性質有哪些,再來思考該題應當選擇哪一種判定定理來證明。盡管這是一個逆向的思維,但是在實際上,并不會耽誤學生過多的解題時間,因為學生判定定理想不出很有可能會一直想下去,浪費做題時間。但是采取逆向思維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會減少很多時間,提高初中生的學習效率。當然,對于一些相對較為復雜的計算題同樣該思維也非常適用,正向解答會非常復雜,需要采取很多計算技巧,但是逆向思維就會使該計算題變得相對簡單一些。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維也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培養(yǎng)出來,需要教師在其中進行不斷的啟發(fā)以及學生經過一定程度上的聯(lián)系之后,才會熟練的掌握該種思維,并將其應用到生活當中。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由于初中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都是在學校的課堂中進行的,所以教師在課上對學生進行的思維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就是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上的灌輸,而學生相對來說就會較為被動,只是在不斷的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而已。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為課堂本就是學生們進行學習的場所,課堂的主體也應當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如果能夠改變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放在主體,那么這樣就會留給學生相對來說較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每一種數學問題都盡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無形當中這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比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節(jié)時,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自己來討論相應的解題方法,并總結歸納出每種方法應使用哪一類型的一元二次方程。而不是教師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等方法直接傳授給學生,這樣看來確實會減少該課程在課堂上進行的時間,看似提高了教學速度,但是實際上,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遠遠沒有自主探究掌握的程度更深一些。如果將課堂教給學生,不僅學習效率會提高,對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4.結束語
對于學生來說,數學思維體現在很多方面,簡單來講,就是對于數學問題的一種審視角度、分析思考過程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等等。所以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無論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還是有關的數學實踐或者是數學作業(yè)布置的過程當中,都要盡可能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結合教學目標,給學生較大的學習空間。當然,數學思維是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的,要按照一定的層次來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不可急于求成。希望能夠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努力,達到共同進步、互相成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杜有林.探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J].華夏教師,2017(02):38-38
[2]朱麗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探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7(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