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紅林
摘 ?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的參與性、能動性和積極性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然而,因為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方式單一等多種原因,初中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普遍存在學習興致低、參與積極性低等問題。這不僅影響歷史教師的工作熱情,也不利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新形勢下,為了實現(xiàn)高效化教學,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既要注重歷史知識的講解,還要通過豐富教學內(nèi)容、活躍教學氣氛等途徑增強課堂教學活躍度,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課堂參與;積極性
引言:
教學實際上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tài)過程。高效的教學,既需要教師詳細、到位的講解,也離不開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配合。然而,在現(xiàn)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參與性低的問題,課堂成為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學質(zhì)量不容樂觀。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歷史教師應當找到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因素,再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這些影響因素的正面影響發(fā)揮出來,以此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歷史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奠定學生參與基礎
從理論上說,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積極配合教師,前提是自己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具體點說,如果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講解的知識一無所知,即使想要參與其中也沒有機會。初中歷史知識瑣碎、繁多,學生如果不提前預習,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他們很難跟上教師的腳步。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的互動就備受阻礙。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歷史教師應當提前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此奠定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基礎。
例如,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知識點之前,歷史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搜集一些與鴉片戰(zhàn)爭有關的專題視頻,如《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人帶來的危害》《鴉片戰(zhàn)爭的發(fā)生并非歷史的必然》等視頻;教師也可以制作微視頻,對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時間、背景、原因以及造成的影響等進行講解。在課前的時候,教師將這些視頻通過云平臺等途徑傳送給學生,要求學生提前觀看。這樣,學生在還未學習這一課之前,就已經(jīng)大致了解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信息,上課的時候也就胸有成竹,對于教師講到的知識、提出的問題均能有效配合。這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途徑之一,也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當圍繞課本內(nèi)容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尤其是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將學生開口表達的欲望充分激發(fā)出來,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從而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課堂。
例如,在講解《太平天國運動》這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這一運動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中外反動勢力沒有相互勾結(jié),太平軍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使一直以來農(nóng)民屢反屢敗的歷史得到改寫。對于這一觀點,你是否贊同,為什么?”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對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組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而且思維也被有效激活。
(二)引入影視資源,增強學生感官體驗
相對于純文字的文本,初中學生更喜歡看圖文并茂的文本內(nèi)容。具體點說,如果歷史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適當?shù)卮钆湟恍﹫D片、視頻,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有更強的吸引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所以,在筆者看來,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匾胗耙曎Y源,搭配著講解,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聲像兼有、圖文并茂的歷史課堂,以此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這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從《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zhàn)》這部電影中節(jié)選出來的幾個相關場面,或者有關于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紀錄片等。這樣的教學資源能夠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展開情景劇表演,提升學生參與性
進行情景劇表演是很多歷史教師用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教學手段。實踐證明,有效的情景劇表演可以將史實再現(xiàn)出來,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理解和運用,還能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且有利于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合理地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這節(jié)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情景劇表演,1人旁白,1人導演,主要的角色有北魏孝文帝、拓跋澄以及數(shù)名大臣。在歷史劇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體會歷史人物的特征以及這個時代的特征,這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結(jié)論:綜上所述,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受到教學氣氛、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初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在這個基礎上結(jié)合教學目標、教學需求優(yōu)化教學流程,將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因素的正面影響作用發(fā)揮出來,以此喚醒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使歷史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金俊軍.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價值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3):340-341.
[2]羅智.淺析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途徑[J].當代教研論叢,2015(06):35.
[3]魯?shù)挛?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