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祿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和家庭教育的不斷分化,出現了越來越的問題兒童,無論是對兒童自身發(fā)展、學校教育還是社會穩(wěn)定都有著消極的影響。而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能夠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優(yōu)化問題兒童情緒、改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對此,本文將從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開展心理輔導課程與開展多樣親子活動三個方面出發(fā),系統(tǒng)性地分析和論述關于問題兒童的家校共育運行的基本途徑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學校和家長提供有益的經驗借鑒。
關鍵詞:問題兒童;家校共育;運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13-01
對問題兒童的教育不僅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力量,更需要家庭和家長的參與和協同,這樣,各種教育力量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才能對問題兒童展開更加立體有效的教育。但是當前家校共育的方式過于呆板、內容貧乏單調,致使家校聯系嚴重脫節(jié),家校共育難以落實。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家庭共育在解決問題兒童問題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切實轉變觀念和態(tài)度,創(chuàng)新聯系方式,打造共育平臺,從而使問題兒童最終都能獲得健康、全面的成長。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展開一番具體的研討與論述。
1.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及時反映兒童問題
家校共育更多的是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校與家庭聯合發(fā)生作用。只有暢通溝通的渠道,讓問題兒童的各種心理障礙和問題及時地傳遞和反映給家長,才能使兩股力量協作行動,并為家校共育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實現方式由單一式向多樣化的轉變,靈活利用各種聯系渠道,除了登門家訪、電話訪問,還應借用現代通訊工具和各種軟件來加強與家長的即時性聯系,更快更全面地與家長溝通兒童的日常表現和各種問題,也讓家長將兒童在家庭中表現和問題反饋給學校和教師,共享信息,以實現更具針對性的教育。
例如,為了促進問題兒童的改善,筆者利用現代社交網絡平臺創(chuàng)新家校溝通的渠道。筆者利用微信建立了班級微信群,然后將班級各位家長邀請至群,在微信群內,筆者會隨時拍攝兒童在校園中的表現。同時,家長也可以拍攝兒童在家庭中的狀況,通過信息傳遞,實現經驗分享,在問題兒童的管理與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微信群中,筆者還會發(fā)布一些如何管理、教育問題兒童的方法,引領家長管理與教育水平得以提升。這樣一來,筆者通過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及時反映兒童問題,促進了問題兒童的改善。
2.開展心理輔導課程,解決兒童心理問題
問題兒童很多是由不良需要、心理或不良情緒引起的,所以開展對問題兒童的心理輔導課程能讓家校共育更加切實和具體,有效幫助問題兒童消除心理問題和障礙,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應該定期的開展心理輔導課程和活動,組織問題兒童同家長一起參加、接受輔導,這樣既能讓家長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進家長教育方式的轉變,也能有效解決和疏導問題兒童不良的心理,促進了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例如,為了解決問題兒童的心理問題,筆者結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為問題兒童開設了心理輔導課程。在心理輔導課程開展前,筆者會通知各位問題兒童的家長一同參加,讓家長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對于兒童成長阻礙的嚴重性。在心理輔導課程中,筆者不僅會對兒童們進行一些心理測試,進行心理問題的疏導。同時也會輔導家長們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兒童,讓兒童們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童年。這樣一來,筆者通過開展心理輔導課程,解決兒童心理問題,促使其心理健康,人格健全。
3.開展多樣親子活動,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親子活動是家長對學校教育有全面的認知與理解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能夠更好地實現家校合作共育。因此,教師可以讓更多地家長走進學校、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過程當中來,觀察問題兒童的日常表現。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親子活動,讓家長同兒童一起進行游戲和活動。這樣既能夠調動兒童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彌補家庭教育的缺位與不足,也能拉近學校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實現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雙向溝通和合作共育,合力促進問題兒童的健康成長。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問題兒童很少有機會能與父母進行親密互動。所以,為了促進問題兒童的健康成長,筆者會定期舉辦親子活動,讓兒童在家長的帶領下進行趣味化的互動。以“親子運動會”為例,兒童們在父母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各項趣味運動,在整個過程中都充滿了兒童的歡聲笑語,增進兒童與家長彼此間信任、了解。這樣一來,筆者通過開展多樣親子活動,問題兒童從互動中體驗生命的美好,激發(fā)努力向上的精神,促進了問題兒童的轉化和成長。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耕耘、心靈對心靈的創(chuàng)造。所以,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問題兒童的問題特征和心理問題,并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機,通過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開展心理輔導課程與開展多樣親子活動等方法和策略來優(yōu)化家校共育的運行方式,從而共同為問題兒童的學習與成長“澆好水”“施好肥”。
參考文獻
[1]羅雪梅.家校共育:助推兒童成長的機制建設[J].華夏教師,2017(18):33-34
[2]鄭丹娜.建設家校共同體推進家校共育課程[J].基礎教育參考,2016(1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