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應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六年級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相對于之前的內容難度提升了一些,二是作為小升初的學習階段,需要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運用更為有效的教學策略,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教學,引導小組探討和總結等,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質量;情境;多媒體;小組合作]
語文學科作為小學階段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格品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提升教學質量。六年級作為小升初的關鍵階段,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
一、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長期的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首先需要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模擬課文中的情境,將課文內容生動、形象、具體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課文《少年閏土》,作者通過回憶“我”和閏土在兒時經歷的一些小事,例如閏土給“我”講述的捕鳥和刺猹的趣事,后來閏土回家了,兩人都依依不舍,寫出了聰明、機智勇敢和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想象,表達了“我”對家鄉(xiāng)和閏土的熱愛和想念之情。文中有大量的生活情形和語言對話,教師在要求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好情境劇本,讓幾名同學根據(jù)這些內容進行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將課文內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其他學生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提升了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要求幾組學生分別展開表演,最后由學生打分,給與分數(shù)高的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教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顯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輔助教學,根據(jù)課文內容,搜索與之相關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主動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特別是近年來微課的出現(xiàn),更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利用微課視頻提前預習課文,還可以將課文重難點融入其中,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知識,從而語文教學的效率。
例如課文《詹天佑》,講述了中國鐵路專家詹天佑,在當時政治背景極為黑暗的情況下,克服重重阻礙,在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后,終于修建完成我國第一條自主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的故事。由于本課是清朝末年發(fā)生的事,包含著許多歷史背景。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資料,在上課時將其展示給學生,學生在觀看了這些圖片和視頻后,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理解了當時的復雜情況,從而可以更好地學習本篇課文。由于文中還含有相關的地形介紹和鐵路的設計形式,如設計“人”字形線路,單憑文中的語言描述,不便于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通過圖片和動畫模擬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其內容。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利用這些多媒體工具,可以讓學生感受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以及他的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還可以將詹天佑克服修筑京張鐵路困難的故事,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和自然地理環(huán)境,制作成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解這些重難點,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三、引導小組探討和總結課文內容
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在教授學生新的課文之外,還要幫助學生整理和復習之前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文學習的總結上,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整理相關內容,再一次的感受課文的寫作手法和思想內容。在課文總結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其內容,總結和回顧相關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擔任監(jiān)督者的角色,對各個小組的探討和總結情況實時地監(jiān)督和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改正不良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完《金色的腳印》后,教師引導各個學習小組及時回顧和總結課文內容,說出通過這篇課文我們能感受到什么。最后教師做出總結:通過老狐貍救小狐貍的做法,感受到老狐貍和小狐貍之間的難舍難分的親情,讓學生回憶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的情形,激發(fā)出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通過正太郎的做法,體會到正太郎的善良,讓學生受到同情弱者和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四、總結
在目前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得到解決。教師要明確,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要理解現(xiàn)階段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根據(jù)課文內容,依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運用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小組探討和總結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果。通過這些方式,加強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了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蓉.淺談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外語文,2016(8).
[2]林泓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7(8).
[3]陳修齊.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