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燕華
【摘要】? 小學時期是小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十分關鍵?;谛睦斫】到逃男W語文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心理素質的共同提升,進而促進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小學語文教師只要用心挖掘這些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采用一些恰當的教學策略是能夠很好的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17-01
廣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所有對學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起到促進作用的教育活動;而狹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在學校內能夠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動。然而,長期如此,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因此,如何采取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是當前廣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意義
僅從教材的結構來看,我們可以感受到教材編纂者的精心設計,編撰人員結合了小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用循循誘導的方法將學生從簡單的學習向更深入的學習進階。通過進一步了解,我們會發(fā)現這些課文內容綜合了各個學科的內容,同時滿足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例如,一些描寫人物的課文,有的是描寫勤勞努力為社會做了很多貢獻的科學家;有的是不畏犧牲、保家衛(wèi)國的人民英雄;有的是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勞動人民;還有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同齡人。這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讓小學生們深深被他們的人格所感染,從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改進自己的性格。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比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書,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專門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存在區(qū)別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語文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合為一體,在不影響語文教學課時安排的基礎上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兩者進行融合。那么,怎樣才能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挖掘蘊藏在其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并將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這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的問題。
二、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提升自身的職業(yè)素質
1.改變教育方式
課文中的內容通常是有限的,然而,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學習范圍卻很廣,小學時期的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不止于課文內容的學習。一個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式地講授,應該融入自己的教學想法,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不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應該改變言傳說教的教育模式,在無形和無聲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人格。
2.恰當評價學生
相關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教師應該恰當地評價學生,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有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各種表現盡量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運用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進行換位思考,尊重學生,理解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化,如此才能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一個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一次恰到好處的評價往往比頻繁的指責教育效果更佳。
(二)設計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1.適當組織角色扮演
通過角色扮演,可以把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很好地融合,可以推動學生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不斷發(fā)展,這是一個比較直接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時能夠讓學生逐漸受到心靈的凈化,在角色扮演中,學生會將內在的情感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演繹文中的內容并獲得啟發(fā)。比如,在學習《我不能失信》這一課中,為了塑造學生們誠實守信的心理品格,體會誠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們自己去體會在演繹中的感受,之后可以做出總結:“言而無信會讓別人失去對自己的信任。人與人之間沒了誠信,就不能坦誠以待?!?/p>
2.科學布置課后作業(yè)
要想塑造學生的健康心理品質,除了課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在課外也應該合理布置一些關于情感態(tài)度和三觀的學習任務,必須將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部編部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課文中講述了偉大科學家伽利略敢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對課文中質疑的內容進行求證,學生通過互聯網信息、圖書館資料進行查閱之后,在班上進行相互討論。這樣的課外作業(yè)比過去機械化并且枯燥的作業(yè)更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舉辦各種實踐性活動
很多實踐性活動都能考察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朗誦、辯論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最重要的是通過集體活動能夠改變學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例如,在部編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中的“綜合性學習”,就要求小組合作商量決定實踐性活動的計劃安排,調查自己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問題。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們先分組、設計活動方案(活動的地點、時間、人物等),如此能夠提升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在實踐性活動中,小組合作能夠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改變一些學生孤僻的性格,優(yōu)秀的學生彌補較差學生的不足,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引導思維局限的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學生之間能夠互助學習,有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 參? 考? 文? 獻 ]
[1]王淑穎.心理健康教育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9(1).
[2]高玉紅.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甘肅教育,2019(4).
[3]楊勝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