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燕 曹芝月
摘? 要:當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差,這其中既有學生個人原因、社會原因,同時也有老師的原因。本文就提高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但是受互聯(lián)網、影視、游戲等方面的影響,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所投入的時間相對較小,由此也導致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普遍不高。當前小學生在閱讀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和閱讀效果差,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學語文老師不僅應當格外重視,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予以補救。本文即是對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方面問題進行探討。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語文老師應當首先從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在激發(fā)小學生興趣方面,老師不可直面要求,而是要采取巧妙的辦法加以引導,讓學生不由自主之間就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才能真正發(fā)揮“興趣”的妙用。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其中的故事案例多方面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引發(fā)學生對諸葛亮產生欽佩之感。然后老師在大家意猶未盡之時講述諸葛亮的生平,特別是著重諸葛亮關于喜歡讀書的描述,同時老師還可以借諸葛亮之口將閱讀的正確方法傳達給學生。通常這種直接性的說教引導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并不能促使學生將閱讀付諸于行動。這種情況下老師還要進行第二步的引導,即進行閱讀指定。此處的閱讀指定并不是老師直接要求學生閱讀,而是要在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卻又猶豫未決之際在學生閱讀的心靈上增加一個砝碼。依舊以《草船借箭》一課為例,在學完課文之后,老師可以再向同學們講一講諸葛亮的故事,引發(fā)學生對《三國演義》或者諸葛亮的興趣,進而老師則“要求”同學們回去可以找一些三國演義或者與諸葛亮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并告訴同學們不要只看故事,還要將故事內容記在心里并在下堂課的時候分享給其他同學。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初期,這種引導加約束的方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頗有效用。
二、做足課前充分準備
做足課前充分準備的目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了更好地給學生傳輸知識,讓學生實現更好的知識吸收;二是為了樹立老師的形象與威信,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崇敬之感,以增強學生向老師學習的信念,便于老師引導教學工作的開展;三是為了將高效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間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課前準備雖然是每位教學老師必備的工作內容,但是不同老師準備的程度卻并不相同。課前的準備工作并不是按照教材以及教參對即將講述的課程進行熟悉和了解,明確自己的講課次序,而是在明確講述內容和次序的基礎上開動腦筋,如何實現更好、更多的內容傳遞。
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課時,老師除了做好翻譯工作,使同學們明白課文講述的具體內容之外,還應當對課文結構、晏子的智慧以及文章的內涵進行引導和說明。比如,《晏子使楚》的第一則故事,老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這則故事的寫作順序大家清楚嗎,就是作者是按照一種什么樣的思路來寫的呢?晏子來到出國的順序,先進門,再見楚王。同學們說得很好,作者確實是按照同學們說的順序撰寫的,但是這種順序有一個專有名字,叫做時間順序。同學們想一想先進門再見楚王是不是時間順序呢?是。同學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可以多留心一下作者的寫作思路,這對于學生鍛煉自己的寫作水平會很有幫助。另外,同學們,你們從這個故事中還能看出什么內容呢?不知道。晏子是什么身份?齊國宰相。對,那齊國的宰相出使楚國,卻遭到一個看門人的欺辱,同學們感覺正常嗎?不正常。那同學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結合著楚王跟晏子說話時的口氣“你們齊國沒有人了嗎?”仔細想一想?齊國弱小、看不起齊國。是的,同學們。中國有句話叫做:弱國無外交。因為齊國實力弱小,結果宰相來到楚國才會被看門人欺負。包括后面晏子和楚王的對話以及后面兩則故事都是同樣的道理。同學們,你們在讀文章的時候有沒有看到這一點呢?沒有。淺顯的文章之中蘊含著的并不是淺顯的故事,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析,包括雙方的行為、對話的語氣等,通過這些內容我們才能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三、自讀與討論相結合教學
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能僅依靠老師的傳授,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行閱讀,并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必要的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選材于中外經典名篇,雖然篇幅相對較短,但是內容、情感、價值卻極為豐富,老師可以任選其中的一篇文章或者其中的幾個章節(jié)讓學生進行討論,從而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依舊以《晏子使楚》課文為例,老師在翻譯課文內容之后,可以讓學生自讀課文,并找出晏子出使楚國的過程中受到幾次侮辱。在學生自讀結束之后即可分別作答。兩次/三次/四次。同學們不僅要說出次數,還要說明緣由,具體是哪幾次,晏子又是如何受辱的?晏子進門一次、晏子與楚王對話一次、齊人偷盜一次/兩次。齊人偷盜是幾次呢?一次/兩次。我們分一下組,說一次的同學站在老師左手邊,說兩次同學的站在老師右手邊。這時老師將權利交給學生,在討論結束之后老師再拋出新的問題。比如,在晏子的三次受辱過程中,楚國得逞了嗎?沒有。晏子又是怎么化解這一次次侮辱的?在各小組討論結束之后,老師可以分別選派代表進行陳述。在學生陳述理由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繼續(xù)追加問題,比如,這說明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何評價晏子、如何評價楚王等。因為這些問題與晏子化解侮辱所連帶的問題,所以老師可以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繼續(xù)加深問題的深度,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簡單又復雜,簡單的是學生都會讀課文,但是在理解課文、剖析課文方面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總是存有差距。這就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做好課程備案,同時加上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向學生滲透,逐步提高學生的高效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章素娟.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8(05):50-52.
[2] 季明月.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內蒙古教育,2016(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