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炳欽
摘 要:伴隨教學改革和新課改的推進,不僅小學體育教育事業(yè)取得重大發(fā)展,小學生的體能、健康水平也得到了相應改善。筆者結合多年體育教學經(jīng)驗,從如何實現(xiàn)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著眼,探討如何開展體育教學,提出了個人的實踐見解,以期能為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習、參加體育課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教學;師生互動
引言
“陽光體育”工程的逐步實施,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但是仍喜憂參半[J]。小學階段,是學生生長、發(fā)育較為關鍵的時期。該階段體育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德智體協(xié)同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人才,注重的是加強培養(yǎng)孩子們的人際互助能力、促進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J]。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的開展小學體育教育,讓課堂氛圍更融洽?筆者將自身多年的教學體會,以做好師生課堂互動為探析關鍵,做如下總結闡述:
一、積極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
深化“學生為本”理念,在教學開展中,老師發(fā)揮組織、導向、指引作用,學生作為主體能相應的參與到體育教學內容中來。這要求體育教師需具備:
(1)具有良好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能夠將學生按照教學計劃參與到課堂中來,并能夠實現(xiàn)預期效果。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對學生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還應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可將大家的興趣點轉化為體育教學內容。例如:在小學《立定跳遠》教學中,學生們可以擬定自己是森林中的某種動物,然后要根據(jù)自己的動作示范讓大家猜出所模仿的動物是哪一種,學生們在練習中爭相模仿小兔子、小猴子等動物,這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中動了起來,更多了運動的樂趣。
(2)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體育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小學生模仿能力強,但精力集中性較差。在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做好標準示范,還應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迅速能夠領悟運動技巧與要點。但因學生理解、身體協(xié)調水平不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掌握不當?shù)耐瑢W給予糾正。例如在小學《跑步》教學中,可以先從站站跑圓開始,大家從排頭依次報數(shù)。當老師喊道兩個數(shù)字時,前數(shù)要奮力去追趕后數(shù),如及時追趕并觸碰后數(shù)可記分并享有下一次的口號權。這樣不僅易于教師觀察學生對技巧的掌握和使用,還將提升學生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
(3)加強“興趣教學”。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注重對孩子興趣、個性的了解。可以施行分層教學,體能、性別、性格等差異會造成學生運動水平不同,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掘學生興趣,改善學生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為能夠獲得最佳體育效果夯實基礎。
二、設置有效情景,促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為了促進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和尊重學生的發(fā)展個性,新的體育教學大綱對必修及選修教材內容相應做了調整[J]。尤其是在教學實踐階段,建議老師講每節(jié)課抽出一部分事件作為“促進學生興趣教學”內容的展開。比如:在球類體育教學中,雖然小學階段孩子的身高相較成人有較大差距。但老師可以模擬比賽場景、調整籃板高度,組織喜歡運動的男孩子們模擬NBA賽制;為提升耐力和靈敏性,對女生推薦有氧運動,如跳繩及呼啦圈等;設置趣味鐵人五項(如跨欄、旋轉踢毽、吊環(huán)、射門、短跑),將學生分到不同的組別,最終成績決定組別之間的名次,為了取勝,大家都會練習自己更擅長的運動來參加比拼...這樣不僅讓體育課內容更豐富,也使體育課也不再只是單純的一門課程,更變成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老師可以是裁判、替補隊員,也可以是一名普通的參與者。與學生時常交流,在體育課中設置一些運動情景,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更將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
三、巧用互動技巧,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
除了體能方面,還應該注重對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以及參與精神的培養(yǎng);除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體育課更將密切同學們之間的協(xié)作。例如:改變期末跑步、仰臥起坐成績相加而成的總成績測評模式,對學生體育評價采取更開放、全面的客觀評估。在《健美操》學習課程中,隨機進行小組分配,以小組成績計入同學們期末的考試。除了老師的指導,學生為了小組取的好成績,也會在課余時間積極練習、互相指導、鼓勵、評價、建議、學習。在成績計算體系中,老師給出的分數(shù)只占30%,其余的70%綜合自其他比評比小組對對手的打分,最終將結合老師和同學夢的評價,綜合得出該小組成員的成績。采取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師生間的交流、互動,也將無形中增加同學間的密切合作、相互理解。用更開放、多元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都能在體育教學中找到自己擅長并喜歡的體育運動,找到一項可以作為自我體能素質提升的項目進行長期的鍛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達到課堂中的師生有效互動,不僅需要教師具備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做以儲備,更需要師生間構建良好的溝通橋梁,摒棄“灌溉式說教教學”和“老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教學授課中,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無論是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都要考慮是否會受到學生的歡迎、能否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亦需掌握一些創(chuàng)新的授課技巧。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方法,善于運用游戲、活動等輔助教學,增加和發(fā)揮學生們對體育課堂的熱情度及參與感,進而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海濤.小學體育教學的幾點經(jīng)驗與體會[J],考試周刊,2015(11)
[2]董世喜.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教”與“玩”結合的經(jīng)驗[J],讀與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5)
[3]鄧鳳蓮.從5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看體育課堂教育新走向[J],體育學刊,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