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梅
摘 要:小學數學教材,低年級是一些簡單的圖形認識,到了高年級則涉及到了幾何與圖形的變式練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簡單的幾何推理能力和實際操作探究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老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空間觀念和實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只會做簡單的計算題,而缺乏推理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幾何,圖形,變式訓練
小學幾何與圖形的教學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經歷一個探究和體驗的過程。如果只是建立在表面的認識和測量方面的學習,則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一、小學數學幾何圖形變式訓練存在的問題
1.忽視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以往的數學教學,總是會忽視幾何與圖形的本質探究,忽視學生空間思維的培養(yǎng),輕視學習過程重視學習結果。如,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三角形內角和的計算,圓柱體、圓周率的教學,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公式等。有些老師不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相關計算公式的來源過程,而是直接告訴學生結果,或者讓學生自己看書,然后就開始讓學生反復背誦,最后去做題練習。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空間思維的發(fā)展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
2.忽視實際探究體驗。
如果說之前的數學教學,只是重視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習的過程。而現在的數學課堂,自從信息化進入我們的課堂,老師的課件制作越來越精美,多媒體的演示逐漸代替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許多本應該由學生自己探究體驗的過程統(tǒng)統(tǒng)被課件代替,學生只是隨著多媒體的演示進行機械地認識和總結。課堂看起來熱鬧“活潑”,但實際上學生感到乏味而困惑,最后只能根據老師出示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而自己不知道這些計算原理的由來。長期下來,也就懶于思考,根本不用再說自主探究和體驗了。
二、具體訓練策略
1.重視生活經驗。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內容,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只要我們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無聲熟悉的事物中創(chuàng)設情景,再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內容時,先給出具體的數據讓學生計算,等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再布置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實例,親自去量一量他們的內角和是不是都是180度。這樣的問題靈活而又貼近生活,學生比較感興趣,也樂于去操作測量,有利于學生理解其中的原理。
2.觀察圖形特征。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其是幾何與圖形方面的內容,無論是對哪一種圖形的認識和了解,都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實物、模型,給學生提供充分觀察和體驗的機會。這樣學生會從自己的觀察和交流中認識和了解圖形的基本特征。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內容時,我除了出示相關實物和模型讓學生觀察之外,還讓學生自己制作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讓他們通過摸、看來觀察和體驗,通過說來表達自己觀察到的實物特征。這樣就在學生腦海中建立初步的立體圖形概念,有利于接下來的思考和學習。
3.注重動手操作。
不管以往的數學課上怎么輕視圖形與幾何方面的探究過程,在新課改之后的數學教學也明確提出:有效地數學學習不能單純模仿和記憶,要把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數學的有效學習。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的內容時,三角形有一個特性就是“穩(wěn)定性”,如果教師只是通過多媒體的演示來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學生理解的不會太清楚。如果先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先做一個三角形和四邊形,然后通過實際操作拉動三角形和四邊形,學生就會明白:原來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四邊形容易變形,接下來再在舉幾個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三角形的這種特性,學生就會牢記于心了。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理論方面的知識接受較快,但是不甚理解,往往缺乏感性方面的經驗。只有通過引導他們親自去操作,才能獲得最直接的實際經驗,才有利于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概括。
5.培養(yǎng)推理能力。
學習數學,就免不了要進行推理和驗算,推理是數學學習的基本思維方式,它包括合理推理和想象推理,而推理能力的發(fā)展則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習活動中,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學習數學的能力。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內容時,我先出示房屋裝修平面圖,讓學生觀察都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這個學生很容易找出來(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然后問: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圖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接下來的過程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推理和計算。最后根據學生的推理和回答得出:由幾個基本圖形組成的圖形叫組合圖形。至于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自己的推理說:先算出幾種基本圖形的面積,然后再加起來就可以了。這樣長期的練習和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會逐步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推理習慣。
總之,在圖形與幾何方面內容的教學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在操作和體驗的過程中總結出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經驗總結。從而養(yǎng)成善于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建立良好的空間思維意識和概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柳英. 淺談小學數學變式訓練策略[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8(12).
2.王秋菊. 小學數學圖形教學中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J]. 西部素質教育, 2015(3):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