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通霞
摘 要:進入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了充足的字詞積累,能夠進行流暢的閱讀。但閱讀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對文章結(jié)構(gòu)進行劃分,主題進行概括,另外還要結(jié)合個人的所學知識對不同文本中的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與比較。而目前學生由于閱讀時間的不足和閱讀習慣的不良,未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閱讀,導致閱讀能力低下。所以,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方法值得探究。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能力;提升方法
閱讀是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提升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的目的在于以閱讀為工具來綜合提高自我。而在現(xiàn)今的小學高年級閱讀中,學生受到考試的束縛,把自己當成了閱讀的工具,一切的閱讀都以考試內(nèi)容為思考內(nèi)容,而忽略了自身對文本的獨特感受。這樣就造成學生僅僅將閱讀看成一種任務,而不能看成一種樂趣。學生閱讀的出發(fā)點不恰當,就會造成閱讀效果的低下。所以,通過恰當?shù)姆椒ㄌ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方法。
一、多種類閱讀,博學積淀
學生對于文本類型的認識普遍是單一的,在閱讀時主要以散文和小說等文體為主,而對于新聞、詩歌、寓言、格言、古代經(jīng)典、科普類作品普遍涉獵不多。不同的文本能夠傳達給學生不同的知識,幫助學生增長不同的技能學生閱讀的文本類型過于單一,造成知識結(jié)構(gòu)狹窄,思考方式單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多樣閱讀,廣泛閱讀各類文本,汲取多種知識,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成為一個博學的讀者,豐富自我的知識水平。
例如,教師可以以課文《松鼠》為例,引導學生從科普文中學習生物知識。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知道這是一篇科普文,所以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對松鼠這種動物獲得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fā)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一句中了解松鼠這種動物的性格;從“松鼠的窩通常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一句中了解松鼠搭建住所的特點。通過對科普文的閱讀,學生就能了解豐富的科學知識,對自然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師引導學生從多種文本中學習知識,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
二、多途徑閱讀,綜合理解
現(xiàn)代社會,閱讀的工具是多種多樣的。除過傳統(tǒng)的紙媒,還有電子、影視等多種閱讀形式。傳統(tǒng)的紙媒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感,讓學生通過單一的文字描述來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但文字描述過于單一化,不能讓學生對文中的事物形成客觀的認識。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進行多途徑閱讀,利用科技手段對作品的內(nèi)容形成具體客觀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精神。
例如,在學習課文《黃果樹聽瀑》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放映的形式讓學生對黃果樹瀑布形成具體的認識。學生通過閱讀會發(fā)現(xiàn)作者從由遠及近的視角分別描寫了谷前和谷地的瀑布景象。但對于具體的瀑布沸騰在山間的情形學生會很是向往,很希望親眼所見。因此,教師可以放映視頻,讓學生對文中描寫的“透過樹隙,便見一條白簾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似一闊幅白絹正從機杼上吐瀉而下,那“嘩嘩”水聲合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響遏行云”的景象有具體的認識,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所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的閱讀,能夠增強學生對文本知識的透徹理解。
三、計劃性閱讀,循序漸進
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生不斷堅持、不斷積累。所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的課余時間普遍較少,不能利用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合理規(guī)劃自我的課余時間,制定不同的閱讀計劃,通過嚴格的執(zhí)行來保證對文本內(nèi)容的全面閱讀。通過計劃性閱讀,學生就能夠形成良好的知識學習機制,逐漸豐富自我的知識修養(yǎng)。
例如,對于課外閱讀書目高爾基的《童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制定合理的閱讀計劃來完成閱讀。高爾基的《童年》共有約22萬字,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長篇的作品。通過目錄發(fā)現(xiàn)全書共有32章,再通過前言可以發(fā)現(xiàn)全書主要記敘了主人公在姥姥家、鞋匠鋪和輪船、染坊等地方的童年經(jīng)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全書的內(nèi)容進行劃分,然后劃分出自己近期的閑余時間,將不認同的內(nèi)容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進行閱讀。這樣學生就能避免因為時間不足而對作品只能泛泛而讀了。
四、寫作性閱讀,以寫促讀
讀書筆記是閱讀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寫作讀書筆記,學生能夠?qū)械膬?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獲得豐富的經(jīng)驗教訓。但在傳統(tǒng)的閱讀中,學生對于讀書筆記的寫作過于類型化,只注重對作品好詞好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提取,而不能以寫作來促進閱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廣泛進行寫作,在寫作中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和寫作技巧的不足之處,然后通過閱讀來進行彌補提升。這樣學生就能夠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獲得豐富的收獲。
例如,在描寫人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刷子李》中學習寫作技巧。學生自主寫作會發(fā)現(xiàn)在人物塑造時,總是不能夠打破先進行繁冗的外貌描寫,再進行事件敘述,然后抒發(fā)感情的固定模式。教師可以通過課文《刷子李》的閱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一開頭并沒有直接介紹刷子李,而是先介紹了天津人的總體特點,之后又在天津人總體特點的基礎上表現(xiàn)刷子李的性格。作者在寫作時并沒有對刷子李的外貌進行過多描寫,而是先寫他的徒弟對他的恭敬,反襯他手藝高,受人敬重;然后又寫他具體刷墻時的情景,突出他技藝的高超。所以,通過寫作來制定閱讀的目的,學生就能夠?qū)ξ谋拘纬赏笍氐睦斫饬恕?/p>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綜合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深刻聯(lián)系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采取不同的措施從各方面進行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多樣閱讀,廣泛閱讀各類文本,提升學生的知識積累;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的閱讀,增強學生對文本知識的透徹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計劃性閱讀,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對文本進行全面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寫作來促進閱讀,通過寫作制定閱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如何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李慶紅,語文天地,2019-08-25.
[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研究,張興鳳;?????? 試題與研究,2019-08-14.
[3]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盧楠楠,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一),20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