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薦讀”是小學語文教師引領學生走向廣闊的課外閱讀世界的一座橋梁。然而,因為部分教師在“薦讀”過程中重形式、輕實效,而使得“薦讀”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將以相關理論為指導,以具體案例為支撐,圍繞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論述。
【關鍵詞】微信平臺 家校融合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課題《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494)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87-01
“取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是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基本關系。說到底,就是教師要讓學生立足課內(nèi)閱讀,學習各種各樣的閱讀方法。之后,學生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就可以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
正是基于課外閱讀舉足輕重的作用,“薦讀”也就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何謂“薦讀”?顧名思義,就是推薦閱讀,即教師要圍繞教材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與他們認知水平,與教材教學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名篇佳作。那么,小學語文課堂的“薦讀”的效果究竟如何?“薦讀”面臨的困境又是什么?怎樣才能將“薦讀”做得盡善盡美,將“薦讀”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呢?
一、“薦讀”遭遇滑鐵盧的尷尬
曾經(jīng)聽過這樣一節(jié)公開課,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索溪峪的“野”》。在教師的層層啟發(fā)、步步引領下,本堂課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索溪峪的“山野、水野、游人野……”就在學生對于索溪峪的各種“野”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時候,該教師趁機“薦讀”。
師:同學們可以在課后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一些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細細品讀。
不可否認,這位教師的“薦讀”時機把握的非常好,確實也激發(fā)了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興趣。但是,就該教師所說的“各種渠道”,筆者卻陷入了沉思:學生搜集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會有哪些渠道呢?都說,有問題找“度娘!”求助于“度娘”,他們能搜集到這些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的文章嗎?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無法確定。因此,教師這樣的“薦讀” 注定會遭遇滑鐵盧的尷尬!
二、“薦讀”喜逢信息化的春天
在信息技術這股和煦春風的吹拂下,教育行業(yè)步入了信息化的春天。試想一下,如果上面的那位教師能夠借助于微信平臺將“薦讀”的內(nèi)容直接推送給學生,是不是效果會好一些呢?
基于這樣的思考,筆者對上面的案例進行了這樣的優(yōu)化:
師:同學們,《索溪峪的“野”》是一種驚險之美、磅礴之美、不拘一格之美、隨心所欲之美,調(diào)皮可愛之美……張家界索溪峪有著獨特的美。你還想去領略張家界索溪峪的別樣魅力嗎?
教師可以打開其中的一篇薦讀美篇讓學生先睹為快。目睹這些圖文并茂、色彩和諧的文章,學生的閱讀興趣會愈發(fā)的濃厚。
其實上,這些文章都是教師精心打磨過的。為了讓學生賞心悅目地閱讀這些文章,教師可以利用美篇APP軟件對這些文章“錦上添花”。教師可以利用美篇APP軟件為這些文章配上形象逼真、貼切入微的圖片以及靜水流深、優(yōu)美曼妙的音樂。
可見,“薦讀”喜逢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基于微信平臺家校融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可行的,其效果也一定會不同尋常,超乎想象。
三、“薦讀”呈現(xiàn)蓬勃式的發(fā)展
常言道:“得閱讀者得語文?!遍喿x始終是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文成績的不二法寶。學生對閱讀“不來電”,缺乏興趣,這一切也就無從談起。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呢?筆者嘗試從“薦讀”開始。
在教學《懷念母親》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恰如其分、富有成效地進行了薦讀。具體如下:
在深情朗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段之后,學生尚處于無限的遐想之中,學生的朗讀還顯得意猶未盡。就在這時,筆者的“薦讀”乘勢來襲!
師:自古以來,偉大的母愛、赤誠的愛國心,就是無數(shù)文人騷客熱情謳歌的對象。有關這方面的美文佳作也是不勝枚舉,老師在課前搜集了一些歌頌偉大母愛、抒發(fā)愛國情感的美文佳作,并制作成了美篇。老師會將這些美篇分享到班級微信群中,同學們可以去仔細品讀一番。
事實證明,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薦讀”的作用也發(fā)揮到了淋漓盡致。如此這般,基于微信平臺家校融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使得“薦讀”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總之,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融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薦讀”走出滑鐵盧的尷尬局面,讓學生闖入“悅讀”的多彩世界。在閱讀的滋養(yǎng)下,學生的知識就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視野就會變得越來越開闊、情操就會變得越來越高尚、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敏銳,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會落地生根、枝繁葉茂、搖曳生姿。
參考文獻:
[1]葛煜斐.微信在低學段課外閱讀中的運用.《教學月刊(小學版)》[J].2016(4):22
[2]季麗干.“微信平臺”在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作用例談.《語文天地》[J].2017(9):67
作者簡介:
戴譽魁,男,任職于甘肅省永昌縣農(nóng)業(yè)中學,擅長教學理論研究,多篇論文在省、市、縣教學雜志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