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能力是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良好的語文綜合素質的體現。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實際中,寫作的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文章探討了教師如何順應寫作教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積累素材
一、引言
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階段,寫作可以說是一塊比重較大的重要組成部分了,它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采取符合其特點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教師要消除學生在寫作時說空話、大話和廢話的現象,轉而創(chuàng)造真正有趣、生動的內容,抒發(fā)自身的真情實感。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感受生活中的點滴,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教師在講解作文創(chuàng)作的要素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選取有效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從而克服學生對于寫作的畏難心理,最終養(yǎng)成寫作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如何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做出了一些探討,希望能為教師的寫作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二、以生活實際為創(chuàng)作的源泉
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情感需求,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傾吐自己的心聲。而這些情感和心聲都是深入體會生活之后產生的,所以生活是寫作的思想和靈感來源。因此,在每堂寫作課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將生活體驗寫進文章中,從而拓寬寫作的范圍。從實際的教學經驗來看,借助開展課外活動結合作文記錄,取得的教學反饋是比較好的。即教師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而后通過寫作來記錄此次活動的細節(jié)和學生自己的感受。
課外活動結合寫作,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特點是讓生活經歷很好地成為寫作的源泉,讓文章生動而真實,可讀性大大增強。例如,在學完《一棵小桃樹》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假期的空余時間,去植物市場挑選一盆自己喜歡的盆栽,放在家里的陽臺培育并觀察。在給植物澆水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如葉子的紋理、枝干的分叉、幼芽的形狀等。在此期間,通過查閱資料或者詢問父母,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以及所需的生長環(huán)境,對植物的屬性特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以后,學生通過寫作來記錄這一系列的過程,描寫植物的形態(tài),寫下自己在養(yǎng)育植物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三、要求學生注重積累素材
寫作作為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素材積累量,才會有創(chuàng)造的源泉,寫出來的作文才會生動有趣,在反映生活的同時又高于生活。所以,通過大量閱讀高質量的文章,豐富自身的素材,才能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在閱讀文章時,對于使用情境較廣和意義深刻的詞語,可以記錄到筆記本上;對于結構優(yōu)美、表達內容豐富的句子,可多默讀幾遍,抄寫到本子上,記憶在腦海中,以便在自己寫作時運用。日積月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積累大量的詞語和句子,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寫作的根基和豐富的思想來源。例如,在讓學生就自己和父親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事進行寫作時,就可以將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一課所積累到的詞語和短句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以突出自己和父親真摯的情感,從而創(chuàng)作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寫作能力。
引導學生增加閱讀量是一方面,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多多思考,表達自己對于文章的見解和感受,因為這也是重要的積累過程。比如,在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留有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構思的巧妙之處,感受文章的表現手法。這樣通過思考和發(fā)言的訓練,讓學生在更深的層面上理解文章,而且通過課堂發(fā)言的方式表達出來,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語言的組織能力。此外,一堂寫作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相應地布置一篇小練習或者讀后感,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例如,當學到人物寫作時,可以就人物的五官特征、行為習慣和獨特之處,讓學生從某一個點著手,進行片段式的寫作練習,訓練寫作能力。此時就可以從以往積累的素材尋找靈感。當要對一個事件進行描述時,就可以讓學生以近期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為依據進行創(chuàng)作。長此以往,就可以實時活用積累的素材,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四、激勵評價,激發(fā)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占著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開發(fā)。把好作文教學這一關,也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主干”。做得好,會植起一棵棵智慧之樹,開滿鮮艷花朵,結滿芳香碩果。激勵評價就是對學生的寫作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給予積極的、向上的、富有鼓勵評價的方法。學生的作文,口頭表達的也好,書面表達的也好,教師當面評改或書面批改,都要找到它的長處,從中發(fā)現閃光點,加以肯定,給予鼓勵,進行興趣激發(fā)。要使學生通過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溫馨話語,一段鼓勵評語,看到自己寫作的曙光、前景與希望。切莫以自己的眼光,以文學家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對學生作文動輒橫加指責。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所以,教師新接觸一個班級,就要誘導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寫作課上,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寫作能力,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教師要親近學生,讓學生盡量放松。如可給學生編些有趣的故事,讓學生產生聽故事的興趣,然后,有意識地找些有懼怕寫作心理的學生編故事,并充分肯定學生所編的故事就是一篇好作文,激發(fā)寫作興趣。批改作文時,所給評語不要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即使遇到抄襲來的文章,也要忍住性子。須知,學生抄襲作文,其實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想寫好作文的心理。因此,教師要順勢引導學生,諸如批上“這篇作文寫得非常成功,能參照別人的文章仿寫是一個好辦法,如果能把別人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就更好,相信你一定會這樣去做的”等批語,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語重新認識自己的寫作行為,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講評作文時,不妨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適時評點班上本次作文優(yōu)秀者的風格與特色,例如趙正英翔實質樸、張嬌優(yōu)美流利、胡琪嚴謹縝密等。讓學生明白,榜樣就在自己身邊,只要認真去寫,沒有寫不好的。這樣的激勵引導,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邁出成功作文的第一步。
五、結語
寫作是學生表達自身思想和感悟的重要載體,是初中語文學習中要著重掌握的技能。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尚漱玉.試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情景教學的運用[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5):57-58.
[2]王靜.對初中語文寫作訓練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2):19-20.
作者簡介:鄭玉蕊(1974—),女,甘肅通渭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主要從事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