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進行,音樂教育作為初中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類型,越來越受社會和教育界的重視。而大眾音樂文化的流行,對當前初中音樂教育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不斷受到學生的喜愛和追捧。本文對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育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眾音樂文化;音樂教育;初中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是人們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傳遞著不同的情感。音樂不僅帶給人們聽覺上的享受,也成為人們心靈上的一種放松和慰藉。同時,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還可以培養(yǎng)音樂鑒賞能力,提升一個人的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初中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階段,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陶冶性情,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具備高尚的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 大眾音樂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樂教育
一直以來,教師和學生都處于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因此音樂課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位置。但是,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深入進行,更加重視對學生自身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教育。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音樂教育也逐漸得到重視。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育中,教師基本上選擇一些曲目簡單或者是一些流行歌曲,作為教學內(nèi)容。過于簡單、流行的歌曲,學生很快就能了解并演唱,很難再去深入了解其中包含的音律知識、情感色彩等。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各種文化的交融碰撞,更多類型的流行音樂風靡大街小巷,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觸到這些音樂,人云亦云地傳唱。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學生聽過一段時間就會厭倦,很難對音樂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更難學習到音樂相關的知識。而一些音樂并不適合學生,就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等發(fā)生改變。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很容易被影響被改變。
大眾音樂的流行,廣受歡迎,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吸引。很多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選擇時,都會選擇這類音樂。因此,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課程中,要通過思想積極、歌詞陽光的大眾音樂,和學生產(chǎn)生思想上的交流、溝通。通過音樂的歌詞、旋律,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道理。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
二、 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探討
在當前的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的教師的自身專業(yè)能力在不斷提升,也在不斷地探討教學方式和內(nèi)容,對學生的音樂學習加以引導,以提高初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
(一) 提高學生音樂知識的普及
音樂在初中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學校對音樂重視,同時音樂教師提升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對音樂的觀念:只是學習大眾音樂,沒有用處。比如,引導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大眾音樂的歌詞和旋律非常有意味,意境非常優(yōu)美,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到不同的思想感情,互相之間展開溝通交流。比如,一些吉他、鋼琴伴奏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學會唱歌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五線譜,熟悉曲譜的原理,就可以根據(jù)曲譜來自學喜歡的歌曲。進而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樂器知識,可以引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識別五線譜是基礎技能,是學習樂器必須掌握的技能,因此音樂是很重要的。
(二) 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和潮流文化保持著高度的興趣,更加在意課程教學中的氣氛活躍、新鮮創(chuàng)意。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學習積極向上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學習觀念,主動學習思考。與此同時,音樂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當下的文化潮流、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進行思考和研究,從而推出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方案。比如,在新鮮事物不斷涌現(xiàn)、文化流不斷融合,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都傾向于欣賞流行音樂,教師選擇這類流行的音樂,作為教學題材,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喜歡的音樂人作為話題,引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討論和賞析??梢赃x擇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品進行對比欣賞,讓學生在對比討論中,了解不同題材的音樂作品中,例如《梁?!贰兑国L》等。學生會意識到音樂的廣泛,始終保持著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 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音樂鑒賞能力就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聆聽和賞析的能力。學生通過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內(nèi)容、作曲等,結合相關的鑒賞知識,從而產(chǎn)生和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和升華,提高自身的審美品位和藝術情趣。鑒賞能力不僅豐富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領悟和感知,而且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優(yōu)化道德修養(yǎng)和情感結構。因此,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鑒賞能力,是初中音樂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學生的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期速成,而是一個長期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過程。初中學生的音樂教育,是學習音樂的第二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
教師在完成教學內(nèi)容后,可以和學生分享一些音樂的知識和樂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古典音樂,教師可以選擇古典音樂作為教學材料,先讓學生傾聽音樂,然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音樂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音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想法和認識進行點評,在講解時,老師可以將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事跡進行介紹。在講解完后,可以提出一些音樂風格相似的歌曲,讓學生自主欣賞,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同類型音樂的鑒賞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性的音樂學習。比如,建議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觀看一些音樂劇或者音樂電影,來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比如,《音樂之聲》這部電影,以音樂穿插在劇情中,時而輕快時而悠揚的音樂,讓人從頭至尾保持愉悅,其中的每首音樂都值得認真鑒賞和學習。學生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妙意境過程,不但豐富了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而且提高了音樂的鑒賞能力。
三、 結束語
在初中音樂教育中,受到當前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合理規(guī)劃音樂教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鑒賞音樂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琳琳.新形勢下如何展開初中音樂教育[J].音樂時空,2013(11):147,131.
[2]余俊.初中音樂教育現(xiàn)狀及提高途徑[J].都市家教月刊,2016(5).
[3]梁俠賓.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戲劇之家,2016(15).
作者簡介:
張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五中。